“黃金華發兩飄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金華發兩飄蕭”全詩
叱起海紅簾底月,四廂花影怒于潮。
作者簡介(龔自珍)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夢中作四絕句(之二)》龔自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夢中作四絕句(之二)》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解析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黃金華發兩飄蕭,
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紅簾底月,
四廂花影怒于潮。
詩意解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夢中的景象和情感體驗。詩人以夢為背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他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賞析:
首句"黃金華發兩飄蕭",黃金指太陽,華發指光芒,飄蕭則意味著光芒逐漸減弱,暗示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這句表達了詩人對光陰的感慨和對衰老的思考。
接著的"六九童心尚未消",六九指六九歲,童心表示純真無邪的心靈。詩人借自己的年齡來映照童心未泯,表達了對青春時光的留戀和對成長帶來的無奈。
第三句"叱起海紅簾底月",用動詞"叱起"表達了詩人激動的情感。海紅指東方的朝霞,簾底月則意味著月亮在簾子底下。這一句描繪了一幅早晨海邊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
最后一句"四廂花影怒于潮",四廂指四周,花影指花影斑駁的景象,怒于潮則表示花影受到潮汐的沖擊。這句表達了自然界的變幻和變化,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滄桑和不可預測性。
整首詩以夢境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時光流轉、生命變遷的思索。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對光陰流逝、青春逝去的感慨,以及對自然界的矚目和感嘆。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對人生的思考,給人以深思與共鳴。
“黃金華發兩飄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zhōng zuò sì jué jù zhī èr
夢中作四絕句(之二)
huáng jīn huá fà liǎng piāo xiāo, liù jiǔ tóng xīn shàng wèi xiāo.
黃金華發兩飄蕭,六九童心尚未消。
chì qǐ hǎi hóng lián dǐ yuè, sì xiāng huā yǐng nù yú cháo.
叱起海紅簾底月,四廂花影怒于潮。
“黃金華發兩飄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