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蹈海魯連不帝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其一蹈海魯連不帝秦”全詩
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著浮身;
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鮫綃贈故人。
其二
海天龍戰血玄黃,披發長歌攬大荒;
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作者簡介(蘇曼殊)

蘇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二首》蘇曼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二首》
朝代:清代
作者:蘇曼殊
其一蹈海魯連不帝秦,
茫茫煙水著浮身;
國民孤憤英雄淚,
灑上鮫綃贈故人。
其二海天龍戰血玄黃,
披發長歌攬大荒;
易水蕭蕭人去也,
一天明月白如霜。
中文譯文:
第一首:
朝代沉浮,國家興衰,就像海洋的波濤,又像山河的起伏。我離開了故土,漂泊于茫茫煙水之中。國家的民眾深感孤獨與憤怒,英雄們的眼淚灑在了鮫綃之上,送給了故友。
第二首:
海洋和天空是英雄們戰斗的場所,他們在血與火中奮戰,血染了戰袍,戰場上彌漫著玄黃的色彩。他們披發長歌,擁抱著遼闊的荒原。易水在蕭蕭作響,人們離去了,只剩下明亮的月光,潔白如霜。
詩意和賞析:
這兩首詩描繪了動蕩時期的社會景象和英雄壯志。作者通過對國家興衰的描繪以及英雄們的悲壯情懷,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英雄們的敬仰之情。
第一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蹈海喻指作者身處動蕩時期,背離故土,面對茫茫未知的境遇。國家的民眾感到孤獨和憤怒,英雄們的眼淚代表著他們對國家的痛心和忠誠,這些眼淚灑在鮫綃上,寄托了作者對故友的思念和祝福。
第二首詩以戰爭為背景,描繪了英雄們在海洋和天空中的戰斗場景。他們勇敢無畏,用鮮血和歌聲鑄就了壯麗的戰斗畫卷。易水的蕭蕭之音象征著戰爭和離別的哀愁,然而在人們離去之后,只有明亮的月光照耀著一片寧靜和寂寞。
整體而言,這兩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命運和英雄壯舉的思考和贊美。通過描繪動蕩時期的景象,以及英雄們的忠誠和犧牲精神,詩詞展現了作者對于國家和英雄的關注與敬仰,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人們的離愁別緒。
“其一蹈海魯連不帝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 shī bìng huà liú bié tāng guó dùn èr shǒu
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二首
qí yī
其一
dǎo hǎi lǔ lián bù dì qín, máng máng yān shuǐ zhe fú shēn
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著浮身;
guó mín gū fèn yīng xióng lèi, sǎ shàng jiāo xiāo zèng gù rén.
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鮫綃贈故人。
qí èr
其二
hǎi tiān lóng zhàn xuè xuán huáng, pī fà cháng gē lǎn dà huāng
海天龍戰血玄黃,披發長歌攬大荒;
yì shuǐ xiāo xiāo rén qù yě, yì tiān míng yuè bái rú shuāng.
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其一蹈海魯連不帝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