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流還響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瀑流還響谷”全詩
黃鶯弄漸變,翠林花落馀。
瀑流還響谷,猿啼自應虛。
早荷向心卷,長楊就影舒。
此時歡不極,調軫坐相於。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賦得夏首啟節》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得夏首啟節
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黃鶯弄漸變,翠林花落馀。
瀑流還響谷,猿啼自應虛。
早荷向心卷,長楊就影舒。
此時歡不極,調軫坐相於。
中文譯文:
夏季的開始
北方宮闕里的春天已經晚了,南方的夏天才剛剛開始。
黃鶯開始改變它的歌聲,翠綠的叢林里花兒凋謝剩余。
瀑布流水依然回響在山谷里,猿猴啼聲自成虛幻。
早起的荷花自己卷起葉子,高大的楊樹展開影子。
這個時刻,歡愉已經達到巔峰,調音的樂器正坐在一起。
詩意:
這首詩以描述夏季的到來為題材,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生物的變化,展示了夏季的美麗和歡樂。詩人通過對花卉、鳥獸等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夏季獨特之美的贊美。詩中的意象生動,情感豐富,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遞出作者對夏季的喜愛和愉悅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夏季美景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寫,展現出夏天的生機和活力。詩中利用對比手法,將北方的春天和南方的夏天相互對照,強調了夏季的到來。描繪了黃鶯的歌聲逐漸變化、叢林中花朵的凋謝以及瀑布回響、猿猴的啼聲等,形象地表現了夏季的變化和活躍。最后一句"此時歡不極,調軫坐相於"表達了夏季的歡愉無法再增加,樂器調音的人們正在一起享受夏天的美好時光。整首詩以清新的意象和優美的詞句展現了夏天的美麗,并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讓讀者感受到了夏季的歡樂和活力。
“瀑流還響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dé xià shǒu qǐ jié
賦得夏首啟節
běi quē sān chūn wǎn, nán róng jiǔ xià chū.
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huáng yīng nòng jiàn biàn, cuì lín huā luò yú.
黃鶯弄漸變,翠林花落馀。
bào liú hái xiǎng gǔ, yuán tí zì yīng xū.
瀑流還響谷,猿啼自應虛。
zǎo hé xiàng xīn juǎn, zhǎng yáng jiù yǐng shū.
早荷向心卷,長楊就影舒。
cǐ shí huān bù jí, diào zhěn zuò xiāng yú.
此時歡不極,調軫坐相於。
“瀑流還響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