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慮昆山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慮昆山暗”全詩
馀花攢鏤檻,殘柳散雕櫳。
岸菊初含蕊,園梨始帶紅。
莫慮昆山暗,還共盡杯中。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置酒坐飛閣》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置酒坐飛閣》是唐代皇帝李世民所寫的一首詩,描述了他高居飛閣之中,俯瞰碧波萬頃的景色,感嘆歲月的蹉跎,借酒消愁,與朋友共享歡樂。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高軒臨碧渚,
飛檐迥架空。
馀花攢鏤檻,
殘柳散雕櫳。
岸菊初含蕊,
園梨始帶紅。
莫慮昆山暗,
還共盡杯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李世民高居飛閣之景為背景,以景物描寫和對人生的思考為主線。整首詩寫景蒼涼,又蘊含人生哲理。
首節中,高軒臨碧渚,飛檐迥架空,形容了李世民位于高塔之中,鳥瞰遠方碧波蕩漾的景象。
第二節描寫了高塔上窗花裝飾,殘破的檐下梁棟,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事物的衰敗。
第三節中,岸邊的菊花初含花蕊,園中的梨花初有紅色,這些景物的描寫象征著一年四季的輪回與生命的萌發。
最后一句“莫慮昆山暗,還共盡杯中”表達了李世民對昆山的憂慮,希望能消除憂慮,與朋友共同暢飲,享受人生樂趣。
這首詩較為簡練,通過描寫景物,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詩中景物的描繪雖然簡短,但卻能引起讀者對光陰易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同時,通過寄托憂慮于酒杯之中,表達了對塵世之苦的逃避與追求快樂的心態。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碧水與高塔、攢鏤花與散雕梁等對比景物的描寫,增強了詩的藝術感,并將歲月流轉與人生哲理相結合,使詩意更加深遠。
“莫慮昆山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jiǔ zuò fēi gé
置酒坐飛閣
gāo xuān lín bì zhǔ, fēi yán jiǒng jià kōng.
高軒臨碧渚,飛檐迥架空。
yú huā zǎn lòu kǎn, cán liǔ sàn diāo lóng.
馀花攢鏤檻,殘柳散雕櫳。
àn jú chū hán ruǐ, yuán lí shǐ dài hóng.
岸菊初含蕊,園梨始帶紅。
mò lǜ kūn shān àn, hái gòng jǐn bēi zhōng.
莫慮昆山暗,還共盡杯中。
“莫慮昆山暗”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八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