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鳧有亂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驚鳧有亂行”全詩
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
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
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
棲烏還密樹,泛流歸建章。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采芙蓉》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采芙蓉
結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航。
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
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
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
棲烏還密樹,泛流歸建章。
中文譯文:
采摘芙蓉花,
結伴嬉戲于方塘,
手牽手上雕船。
船行過細小的波浪,
微風吹散飄動的花香。
游動的黃鶯無定的歌曲,
驚飛的野鴨卻有亂亂的行動。
稀疏的蓮花間斷了釧(玉鐲)的聲音,
水面寬闊,船槳歌聲持久。
烏鴉停棲在茂密的樹木上,
漂流的船只歸向繁華的建章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舒適宜人的游船湖上景象。詩中有女伴相伴結伴戲水的描寫,表現出歡樂悠閑的氛圍。通過描寫船只移動時細小的波浪和微風吹散的花香,給人一種舒適輕盈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黃鶯自由自在地歌唱,野鴨活躍而有趣,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活力。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蓮花稀疏的水面和樹上的烏鴉,表達了人返航時離開了鬧市喧囂,回歸自然寧靜的感受。最后一句以“泛流歸建章”作為結束,彰顯了回朝歸宮的氣派和莊嚴。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鮮明的對比,展現了唐代文人在自然環境中的休閑愉悅和對朝廷歸歸宮的向往之情。
“驚鳧有亂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fú róng
采芙蓉
jié bàn xì fāng táng, xié shǒu shàng diāo háng.
結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航。
chuán yí fēn xì làng, fēng sàn dòng fú xiāng.
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
yóu yīng wú dìng qū, jīng fú yǒu luàn xíng.
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
lián xī chuàn shēng duàn, shuǐ guǎng zhào gē zhǎng.
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
qī wū hái mì shù, fàn liú guī jiàn zhāng.
棲烏還密樹,泛流歸建章。
“驚鳧有亂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