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方知別后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方知別后心”出自宋代孔平仲的《寄內》,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fāng zhī bié hòu xīn,詩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方知別后心”全詩

    《寄內》
    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后心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作者簡介(孔平仲)

    孔平仲 北宋詩人。字義甫,一作毅父。新喻(今江西新余縣)人。生卒年不詳。治平二年(1065)舉進士,曾任秘書丞、集賢校理,又提點江浙鑄錢、京西刑獄。

    寄內賞析

      這首詩可能作于詩人赴慧州途中,題為《寄內》,是寄給妻子的詩。他的別后心情,所謂“黯然消魂”者,在這首小詩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現。

      以途中景色,見別后離情,這是古代詩詞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實處見虛,則實處皆虛。不說“心情”,而只說沿途風物,風物雖是早已客觀存在,而行人此時此地的心頭滋味卻是其個人所有。其深度如何,其濃度如何,作者均未明言。且別情之濃,別情之亂,若一一說去,將花費太多筆墨,愈說得多,愈不能將此彌漫四野、飄忽惆悵的心情說全、說清,故將虛化實,使實處全虛,則更易感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這種表現手法。

      按一般敘述方法,詩的順序應為:“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說與途中景,方知別后心。”這里將詩句倒轉,是作者獨具匠心處。第一聯為第二聯作鋪墊,第二聯陡轉,轉折頗險而陡,因奇特而見警策,能于險中求警;若按意思順序來寫,則是平鋪直敘,而無跌宕之勢。讀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時,說出風雪亂山中的感受,及因這種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雖流暢而失之淺淡。此則不同,首聯沒有說“別后心”究竟如何,次聯卻通過所寫的途中景色來表現作者情懷的極苦、極亂。首聯在字面上提出了“途中景”,卻全無一字說此“景”;提出了“別后心”,卻既不作心情的描述,又無形象以表現含義。詩到后面又轉回頭去接第一句,寫“途中景”。如此安排,等于告訴讀者景即心,心即景,與其寫不易著筆的抽象心情,不如寫引起此種情懷的實景,于實景中見到這種極苦、極亂的心情,一如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只著一“貧”字,使下聯實寫的“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變得實處全虛,一片蒼茫凄寒之感,彌天而來,一般人用很多言語也說不盡的地方,他只用百十個字就渲染出來了。孔平仲此詩的妙處也在于此。

    “方知別后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nèi
    寄內

    shì shuō tú zhōng jǐng, fāng zhī bié hòu xīn.
    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后心。
    xíng rén rì mù shǎo, fēng xuě luàn shān shēn.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方知別后心”平仄韻腳

    拼音:fāng zhī bié hòu xī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方知別后心”的相關詩句

    “方知別后心”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方知別后心”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方知別后心”出自孔平仲的 《寄內》,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