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園載酒西園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園載酒西園醉”全詩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作者簡介(戴復古)

戴復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初夏游張園翻譯及注釋
翻譯
小鴨在池塘中或淺或深的水里嬉戲,梅子已經成熟了,天氣半晴半陰。在這宜人的天氣里,邀約一些朋友,載酒宴游了東園又游西園。風景如畫,心情格外舒暢,盡情豪飲,有人已經醉醺醺了。園子里的枇杷果實累累,像金子一樣垂掛在樹上,正好都摘下來供酒后品嘗。
注釋
1、題原作“初夏”,作者原作“戴石屏”,據《宋詩鈔·東皋集》改。
2、乳鴨:剛孵出不久的小鴨。
3、枇杷:植物名,果實球形,成熟時呈金黃色。味甜,可食。
初夏游張園賞析
《初夏游張園》屬于田園詩,色調明麗,氣氛熱烈,意境優美,生活氣息濃郁。這首詩寫的是江南初夏時人們宴飲園林的生活情景。
題日“游”字,自然點出了詩人賞心悅目、情致勃勃的感受。張園的風光奪目生輝,引人入勝。“乳鴨”在時深時淺的水中戲游,“熟梅天氣”似陰似晴,在詩人的眼里都是那樣的富有情趣,增添了無限的游興。詩中“半”字用得精妙,狀寫天氣忽陰忽晴、變幻莫測的特點,至為準確;同時也傳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迷離恍惚,朦朦朧朧。一樹一樹的梅子,熟透了,紅褐色,碩大果.樣子很是令人垂涎。
春末夏初,梅雨季節,江南的天氣似陰還晴,變幻不定,那些機靈活潑的小鴨,成群結隊,爭先恐后地跳下水塘,不管水深水淺,自由自在游樂。池塘清波粼粼之上,游動著一個個淘氣調皮的小精靈,池塘似陰似晴的上空回蕩著嘎嘎歡叫的聲音,好一派歡快、熱鬧的景象。詩人被張園的風光陶醉了。
詩歌前兩句里,通過“乳鴨”、“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繪了初夏的景致,讀后使人感到真實生動。
一個“醉”字不僅狀寫果農歡飲至醉的情態,更折射出人們幸福快樂的心情。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他們勤勞能干,經營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焉能不醉?同時從讀者、詩人這個角度來看,這個“醉”字,其實也流露出詩人、讀者深深地被果園的氣氛所感染,滿心歡喜、無比幸福的感覺。“一樹金”這種表達屬于超常搭配,本來是一樹枇杷,顆顆飽滿,金黃燦爛,耀眼生輝,令人垂涎,詩人形象描繪為“一樹金”,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樹金子,一樹豐收,一樹歡悅。快樂灑在枇杷樹上,歡笑回蕩在果園上空,果農們歡天喜地,心花怒放啊!他們用最樸素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滿足和幸福。
詩歌三、四兩句就描寫了果農豐收歡樂的生活情景。每一座果園都在慶賀豐收,那滿樹金黃色的枇杷,帶給果農無限歡樂。年成好,果園豐收,理當慶賀,偌大園子,到處是歡笑的聲音,到處是陶醉的笑容。
豐收的喜悅、生活的富足是詩歌要表現的主題,這首《初夏游張園》,詩人用心用情,用歡樂、用幸福感染和陶醉讀者。
初夏游張園創作背景
在南宋后期,戴復古與大多數江湖詩人一樣,他浪跡江湖,足跡遍布東吳、浙西、襄漢、北淮及南越,幾乎跑遍南宋全境。詩人于初夏之際,攜酒游于張園。面對張園美麗的景色,因而創作此詞。“東園載酒西園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xià yóu zhāng yuán
初夏游張園
rǔ yā chí táng shuǐ qiǎn shēn, shú méi tiān qì bàn yīn qíng.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dōng yuán zài jiǔ xī yuán zuì, zhāi jǐn pí pá yī shù jīn.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東園載酒西園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