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得鮮魚二百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賣得鮮魚二百錢”全詩
拔來濕葦燒難著,曬在垂楊古岸邊。
作者簡介(鄭燮)

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中進士后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
《漁家》鄭燮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漁家·賣得鮮魚二百錢》是清代詩人鄭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賣得鮮魚二百錢,
糴糧炊飯放歸船。
拔來濕葦燒難著,
曬在垂楊古岸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漁家的生活情景。漁家人賣了鮮魚得到了二百錢,用來買米做飯。然后他們把濕漉漉的葦子拔起來,用來做火燒飯,但是很難點燃。最后他們把米曬在古老的垂楊樹岸邊。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漁家人的生活場景,通過描寫漁家人的日常生活細節,展現了他們樸素而勤勞的生活態度。詩中的漁家人賣魚換取生活所需的糧食,反映了他們艱辛勞作的現實。詩中的濕葦難燃和曬米的過程,更體現了他們在艱苦環境下生活的堅韌和智慧。垂楊樹岸邊的景象,給人以寧靜和古老的感覺,與漁家人的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
整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漁家人樸實生活的贊美,以及對他們積極向上、勤勞努力的生活態度的稱贊。通過描寫普通漁家人的日常生活場景,詩人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珍惜和對自然的依賴。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通過細膩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漁家人樸素而真實的生活情感。
“賣得鮮魚二百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jiā
漁家
mài dé xiān yú èr bǎi qián, dí liáng chuī fàn fàng guī chuán.
賣得鮮魚二百錢,糴糧炊飯放歸船。
bá lái shī wěi shāo nán zhe, shài zài chuí yáng gǔ àn biān.
拔來濕葦燒難著,曬在垂楊古岸邊。
“賣得鮮魚二百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