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聲冰下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聲冰下咽”全詩
晚暮相依分,江潮欲別情。
水聲冰下咽,砂路雪中平。
舊劍鋒芒盡,應嫌贈脫輕。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一首詩詞,創作于唐代,作者是劉長卿。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與張夏雪夜晚乘船旅行的場景,面對寒冷和離別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扁舟乘興客,不憚苦寒行。
晚暮相依分,江潮欲別情。
水聲冰下咽,砂路雪中平。
舊劍鋒芒盡,應嫌贈脫輕。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與張夏雪一起勇敢面對寒冷旅行的心情,共同乘船遠行,不畏嚴寒。在黃昏時分,他們即將分別離去,江水與潮汐之聲似乎昭示著離別的情感。江水冰封下的潺潺聲音,雪中平坦的沙路,都在強調寒冷的環境。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古劍已經不再鋒利,由此可以推斷出,詩中所談到的贈品(劍)已經不再有重量感,這可能指示了作者與張夏雪的情感已經淡薄。
這首詩描繪了劉長卿與張夏雪旅行中的苦寒環境和離別情感,通過具體的景象描寫,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愁思和深情。同時,詩中的寒冷環境也可以理解為詩人面臨的政治動蕩和社會冷漠,使人們感到無助和疏離。整首詩語言簡練,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情感深沉動人,展示了唐代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和意象描繪能力。
“水聲冰下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zhāng xià xuě yè fù zhōu fǎng bié tú zhōng kǔ hán zuò
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piān zhōu chéng xìng kè, bù dàn kǔ hán xíng.
扁舟乘興客,不憚苦寒行。
wǎn mù xiāng yī fēn, jiāng cháo yù bié qíng.
晚暮相依分,江潮欲別情。
shuǐ shēng bīng xià yàn, shā lù xuě zhōng píng.
水聲冰下咽,砂路雪中平。
jiù jiàn fēng máng jǐn, yīng xián zèng tuō qīng.
舊劍鋒芒盡,應嫌贈脫輕。
“水聲冰下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