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到番禺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到番禺日”全詩
炎洲百口住,故國幾人歸。
路識梅花在,家存棣萼稀。
獨逢回雁去,猶作舊行飛。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送李秘書卻赴南中》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秘書卻赴南中》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送別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李秘書的離別之情,道出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卻到番禺日,應傷昔所依。
炎洲百口住,故國幾人歸。
路識梅花在,家存棣萼稀。
獨逢回雁去,猶作舊行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長卿給李秘書送行的作品。詩中描述了李秘書離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李秘書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卻到番禺日,應傷昔所依”意思是李秘書即將離開,前往番禺,作者感到離別的痛苦,也對曾經的依賴感到傷感。
第二句“炎洲百口住,故國幾人歸”描寫了家鄉炎洲寂靜無聲,沒有多少人回家,強調了離別時的凄涼。
第三句“路識梅花在,家存棣萼稀”表達了作者途中看到梅花的寓意,梅花象征著堅韌和堅持,作者希望李秘書能夠保持堅強的意志。家鄉的棣萼已經稀少,暗示了家鄉的變遷和離別的傷感。
最后一句“獨逢回雁去,猶作舊行飛”是對李秘書的告別和祝福,表達了希望李秘書一路順風,安全回家的愿望。
整首詩以淡淡的離別之情為主線,通過描寫景物和思緒,抒發了作者對李秘書的情感和祝福之情,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思念和離別的悲傷。
“卻到番禺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mì shū què fù nán zhōng
送李秘書卻赴南中
què dào pān yú rì, yīng shāng xī suǒ yī.
卻到番禺日,應傷昔所依。
yán zhōu bǎi kǒu zhù, gù guó jǐ rén guī.
炎洲百口住,故國幾人歸。
lù shí méi huā zài, jiā cún dì è xī.
路識梅花在,家存棣萼稀。
dú féng huí yàn qù, yóu zuò jiù xíng fēi.
獨逢回雁去,猶作舊行飛。
“卻到番禺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