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應把釣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唯應把釣竿”全詩
落日孤舟去,青山萬里看。
猿聲湘水靜,草色洞庭寬。
已料生涯事,唯應把釣竿。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卻赴南邑留別蘇臺知己》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卻赴南邑留別蘇臺知己
又過梅嶺上,歲歲此枝寒。
落日孤舟去,青山萬里看。
猿聲湘水靜,草色洞庭寬。
已料生涯事,唯應把釣竿。
中文譯文:
又一次越過梅嶺,每年都有這枝寒。
夕陽下孤舟駛去,遠望青山萬里間。
猿聲響徹湘水靜謐,草色景色洞庭寬廣。
早已預料到生涯的事,只顧捧起釣竿演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劉長卿在別離好友蘇臺后,再度踏上旅途的心情。他描述了從梅嶺經過,每年都感到寒冷的樹枝。黃昏時分,孤舟駛離,遠望著青山無限。猿鳴響徹湘江,水面靜謐,洞庭湖畔的草色廣闊無垠。作者對自己的人生早有覺察,只顧著拿起了釣竿,繼續努力生活。
賞析:
這首詩以唐代詩歌常見的描寫自然景物手法,展現了作者的離愁和對友誼的思念。梅嶺象征離別的邊界,每年的蒼寒讓人感觸更深。孤舟離開時,讓人不禁遠望那無盡的青山。湘江的猿鳴聲與洞庭湖的草色作為背景音樂和背景景色,突出了離別的凄涼。作者將自己的未來看得很清楚,只顧著拿起釣竿,繼續努力生活下去。整首詩流露出一種堅強、樂觀面對生活挑戰的精神。
“唯應把釣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è fù nán yì liú bié sū tái zhī jǐ
卻赴南邑留別蘇臺知己
yòu guò méi lǐng shàng, suì suì cǐ zhī hán.
又過梅嶺上,歲歲此枝寒。
luò rì gū zhōu qù, qīng shān wàn lǐ kàn.
落日孤舟去,青山萬里看。
yuán shēng xiāng shuǐ jìng, cǎo sè dòng tíng kuān.
猿聲湘水靜,草色洞庭寬。
yǐ liào shēng yá shì, wéi yīng bǎ diào gān.
已料生涯事,唯應把釣竿。
“唯應把釣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