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喧夜過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喧夜過灘”全詩
即山榆莢變,降雨稻花殘。
林響朝登嶺,江喧夜過灘。
遙知驄馬色,應待倚門看。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送度支留后若侍御之歙州,便赴信州省覲》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度支留后若侍御之歙州,便赴信州省覲》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別度支留后,若要去侍御歙州,便去信州省省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劉長卿送別度支(財政部門)留后(負責財政事務)的情景,留后即將前往歙州,然后再去信州省省考察。詩人在詩中以物換景,表達了對國家財政困難的擔憂以及對官員困難的贊嘆。
賞析:
詩的前兩句“國用憂錢谷,朝推此任難”,表達了國家財政困難的情況。國家財政困難,無論是因為錢幣貶值還是糧食減產,都給國家帶來了困難。朝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選度支留后去歙州,可以理解為讓他調查財政情況、想辦法解決財政困難。
接著,詩中寫“即山榆莢變,降雨稻花殘”。這句表達了農田遭受自然災害的情況,山榆(一種榆樹)結的果實變形了,稻花則因為降雨而凋謝。
然后是“林響朝登嶺,江喧夜過灘。”這里描述了春天的景色,林中鳥兒的鳴叫聲與晨霧中山林的風聲,與江上的波浪聲的交織在一起。
最后兩句“遙知驄馬色,應待倚門看”,表達了詩人對留后的期待。遙遠的地方傳來了驄馬(一種紅色的馬)的消息,詩人期待著在家門口遠遠地看到留后的到來。
整首詩通過描繪國家財政困難和自然災害的情景,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困境和官員困難的關心和擔憂。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留后的期待與贊賞。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獨特的景象,給人以生動的感觸。
“江喧夜過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dù zhī liú hòu ruò shì yù zhī shè zhōu, biàn fù xìn zhōu shěng jìn
送度支留后若侍御之歙州,便赴信州省覲
guó yòng yōu qián gǔ, cháo tuī cǐ rèn nán.
國用憂錢谷,朝推此任難。
jí shān yú jiá biàn, jiàng yǔ dào huā cán.
即山榆莢變,降雨稻花殘。
lín xiǎng cháo dēng lǐng, jiāng xuān yè guò tān.
林響朝登嶺,江喧夜過灘。
yáo zhī cōng mǎ sè, yīng dài yǐ mén kàn.
遙知驄馬色,應待倚門看。
“江喧夜過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