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勁且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朔風勁且哀”全詩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
作者簡介(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于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歲暮鑒賞
用精細工致的筆法描繪南方山川奇秀之美,是大謝詩的主要特色。有趣的是,他的兩聯最出名的警句卻并不以工筆細描見長,而是以“自然”見稱。“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一聯,固然是作者自詡“有神助”的得意之句,此篇的“明月”一聯更被詩論家推為“古今勝語”的代表。鐘嶸《詩品序》說:“至于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這段話不僅表達了鐘嶸論詩的一個重要觀點,也道出了“明月”一聯的高妙之處——直尋,即對生活(包括自然景象與社會人事)的直接真切感受,以及由此形成的詩歌的直接感發力量。
這是一首歲暮感懷詩,時間又是在寂靜的長夜。在這“一年將盡夜”,詩人懷著深重的憂慮,輾轉不寐,深感漫漫長夜,似無盡頭。詩的開頭兩句,以夜不能寐托出憂思之深,用一“苦”字傳出不堪禁受長夜難眠的折磨之狀。但對“殷憂”的內涵,卻含而不宣。《詩經·邶風·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隱憂”之句,謝詩這一聯當化用其意,但“殷憂”的具體內涵自然根于詩人的生活、遭際與思想性格。謝靈運是一個自視很高而性格褊激的貴族文人。劉宋王朝建立后,“朝廷唯以文義處之,不以應實相許。自謂才能宜參權要,既不見知,常懷憤憤。”后來不僅受到徐羨之的排擠,出為永嘉太守,而且因自己的“橫恣”與統治集團內部的傾軋而遭殺身之禍。這首詩據“年逝覺已催”之句,當作于其晚年(他死時年僅四十九歲),詩中所謂“殷憂”,除了下文已經明白揭出的“運往”“年逝”之悲外,可能還包含“亹亹衰期迫,靡靡壯志闌”(《長歌行》)之慨,和“晚暮悲獨坐,鳴鶗歇春蘭”(《彭城宮中直感歲暮詩》)之憂。總之,它并非單純的對自然壽命的憂慮,而是交織著人生追求、社會人事等多方面矛盾的復雜思緒。用“殷憂”來概括其深重復雜的特點,是非常切當的。
三四兩句是殷憂不寐的詩人歲暮之夜所見所聞。明月在一般情況下,是色澤清潤柔和的物象,詩中出現明月的意象,通常也多與恬靜悠閑的心態相聯系;即使是憂愁,也常常是一種淡淡的哀傷。但明月映照在無邊的皚皚積雪之上的景象,卻與柔和清潤、恬靜悠閑完全異趣。積雪的白,本就給人以寒凜之感,再加以明月的照映,雪光與月光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種清冷寒冽的青白色光彩,給人以高曠森寒的感受,整個高天厚地之間仿佛是一個冷光充溢、冰雪堆積的世界。這是一種典型的陰剛之美。這一句主要是從色感上寫歲暮之夜的凜寒高曠之象。下一句則轉從聽覺感受方面寫歲暮之夜所聞。“朔風”之“勁”,透出了風勢之迅猛,風聲之凄厲與風威之寒冽,著一“哀”字,不僅如聞朔風怒號的凄厲嗚咽之聲,而且透出了詩人的主觀感受。兩句分別從視、聽感受上寫出歲暮之夜的高曠、蕭瑟、寒凜、凄清,作為對冬夜的即景描寫,它確實是典型的“直尋”,完全是對眼前景直接而真切的感受。由于它捕捉到了冬夜典型的景物與境界,給人的印象便十分深刻。但這兩句的真正妙處,卻不僅僅是直書即目所見,而且由于它和殷憂不寐的詩人之間存在一種微妙的契合。詩人是在特定的處境與心境下猝然遇物,而眼前的景象又恰與自己的處境、心境相合,情與境合、心與物愜,遂不覺而描繪出“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的境界。明月映照積雪的清曠寒冽之境象,似乎正隱隱透出詩人所處環境之森寒孤寂,而朔風勁厲哀號的景象,則又反映出詩人心緒的悲涼與騷屑不寧。在這樣一種凄寒凜冽的境界中,一切生命與生機都受到沉重的壓抑與摧殘,因而它也不妨看作詩人所處環境的一種象征。
五六句即由“積雪”“朔風”的摧抑生機而生:“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運,即一年四季的運轉。隨著時間的運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長留,人的年歲也迅速消逝。值此歲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無情的催逼。這兩句所抒發的歲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是自屈原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慨嘆以來,歷代詩人一再反復詠嘆的主題。大謝詩中,這種人命易逝的感慨也經常出現,成為反復詠嘆的基調。這首詩則比較集中地抒寫了這種感情。由于這種遲暮之感與詩人的“壯志”不能實現的苦悶及“鳴鶗歇春蘭”的憂慮聯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由“明月”二句所描繪的境界作為烘托,這種感慨并不流于低沉的哀吟,而是顯得勁健曠朗、沉郁凝重。
皎然《詩式》說:“‘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積雪’,旨寓句中,風力雖齊,取興各別。”這兩聯雖同具自然、直尋的特點,但同中有異。“池塘”句的妙處必須結合上下文,特別是久淹病榻、昧于節侯,褰簾臨眺,忽見池塘春草已生的特殊背景方能領會,妙在于不經意中突然有所發現與領悟,皎然說它情在言外是十分切當的。而“明月”一聯雖亦即目所見,但它本身已構成一個帶有象征色彩的意境,能引發讀者對詩人處境、心態的豐富聯想,故說“旨寓句中”。同時,“池塘”一聯純屬天籟,“明月”一聯卻是錘煉而返于自然,“照”字“勁”字“哀”字都有經營錘煉功夫。只不過這種錘煉并不露雕琢之痕罷了。許學夷《詩源辯體》說:“五言至靈運,雕刻極矣,遂生轉想,反乎自然。……觀其以‘池塘生春草’為佳句,則可知矣。”“明月”一聯正體現為由雕刻而返于自然的又一例證,但它距“池塘生春草”式的天籟似乎尚隔一塵。
“朔風勁且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ì mù
歲暮
yīn yōu bù néng mèi, kǔ cǐ yè nán tuí.
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
míng yuè zhào jī xuě, shuò fēng jìn qiě āi.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yùn wǎng wú yān wù, nián shì jué yǐ cuī.
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
“朔風勁且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