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把相如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把相如賦”全詩
劍共丹誠在,書隨白發歸。
舊游經亂靜,后進識君稀。
空把相如賦,何人薦禮闈。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送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舉》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舉
自從為楚客,不復掃荊扉。
劍共丹誠在,書隨白發歸。
舊游經亂靜,后進識君稀。
空把相如賦,何人薦禮闈。
譯文:
自從離開故鄉,作為楚地的客人,再也不會拂去故鄉的過去。
劍在我身邊,忠實如丹,書隨著我的白發一起回來。
過去的友情經歷了亂局,現在的后輩很少有機會認識你。
空悲古人相如的才華,又有誰能夠介紹你進入進士殿試呢?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劉長卿為了送別馬秀才而寫的。馬秀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已經決定遷居京洛,準備參加進士的考試。劉長卿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馬秀才的贊美和送行之情。
詩中的“自從為楚客,不復掃荊扉”表達了馬秀才離開故鄉已經很久,不再回到故鄉的意思。他離開故鄉已經成為楚地的客人,過去的掃荊扉的情景已經不再出現。
“劍共丹誠在,書隨白發歸”表達了馬秀才忠誠之心和聰明才智。他帶著劍,表示他的忠誠和堅定,而書隨著他的白發一起回來,說明他是一個有學識、有智慧的人。
“舊游經亂靜,后進識君稀”表達了馬秀才友情經歷了亂局,現在的后輩很少有機會認識他。這句話體現了作者對馬秀才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空把相如賦,何人薦禮闈”表達了作者的無功而返之情。相如是春秋時期的才子,他的才華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認可,正如作者所說的“空把相如賦”,意思是自認為自己的才華也未必能夠在進士考試中得到重視,因此他在詩中提到“何人能夠介紹你進入進士殿試”。這里表達了作者希望馬秀才能夠得到他應有的機會和認可的愿望。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馬秀才的深厚情誼和對他未來的祝福,同時也暗示了作者自己的苦悶和對自己才華的無奈。
“空把相如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mǎ xiù cái yí jiā jīng luò biàn fù jǔ
送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舉
zì cóng wèi chǔ kè, bù fù sǎo jīng fēi.
自從為楚客,不復掃荊扉。
jiàn gòng dān chéng zài, shū suí bái fà guī.
劍共丹誠在,書隨白發歸。
jiù yóu jīng luàn jìng, hòu jìn shí jūn xī.
舊游經亂靜,后進識君稀。
kōng bǎ xiàng rú fù, hé rén jiàn lǐ wéi.
空把相如賦,何人薦禮闈。
“空把相如賦”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