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閣宴公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綺閣宴公侯”全詩
珠簾燭焰動,繡柱月光浮。
云起將歌發,風停與管遒。
瑣除任多士,端扆竟何憂。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冬宵各為四韻》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宵各為四韻
雕宮靜龍漏,
綺閣宴公侯。
珠簾燭焰動,
繡柱月光浮。
云起將歌發,
風停與管遒。
瑣除任多士,
端扆竟何憂。
譯文:
冬夜的四種聲音
雕宮內靜悄悄的,龍漏聲隱約傳來,
綺閣里舉行著盛大的宴會,公侯們正快樂歡聚。
珠簾搖曳燭焰閃爍不定,
繡柱之下,月光浮動。
云起,即將放歌高吟,
風停,伴著悠揚的管樂聲。
瑣事已被處理,多才多藝的賢士們任此職,
朝廷的殿門終究不必擔憂。
詩意分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冬夜,同時也展示了唐代宮殿內繁忙而喜慶的場景。宮殿內的鐘表龍漏聲仿佛通過時間的流動,傳遞出宮廷的靜謐。綺閣里的公侯們正在享受盛大的宴會,珠簾搖曳、燭焰閃爍,營造出熱鬧而喜慶的氛圍。月光從繡柱之間透過來,給整個場景增添了一抹柔和的光輝。詩中還描繪了雪起、風停的景象,這可能象征著社會的治安穩定。最后兩句表達了文人士人們的官職得以崇高和寬廣,朝廷無需擔憂。
賞析:
這首詩以嫻熟的技巧描繪了一個華麗而喜慶的宮廷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唐代宮廷的繁華與興盛。同時,詩中還蘊含了對社會的安定和美好未來的展望。整首詩用詞簡潔優美,節奏抑揚頓挫,給人以愉悅和感動的感受。
“綺閣宴公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xiāo gè wèi sì yùn
冬宵各為四韻
diāo gōng jìng lóng lòu, qǐ gé yàn gōng hóu.
雕宮靜龍漏,綺閣宴公侯。
zhū lián zhú yàn dòng, xiù zhù yuè guāng fú.
珠簾燭焰動,繡柱月光浮。
yún qǐ jiāng gē fā, fēng tíng yǔ guǎn qiú.
云起將歌發,風停與管遒。
suǒ chú rèn duō shì, duān yǐ jìng hé yōu.
瑣除任多士,端扆竟何憂。
“綺閣宴公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