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三垂岡下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蕭瑟三垂岡下路”全詩
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云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作者簡介(嚴遂成)
嚴遂成(1694—?)約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號海珊,烏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進士,官山西臨縣知縣。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鴻詞”,值丁憂歸。后補直隸阜城知縣。遷云南嵩明州知府,創辦鳳山書院。后起歷雄州知州,因事罷。在官盡職,所至有聲。復以知縣就補云南,卒官。
三垂岡賞析
中國古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歌,其中詠史詩所占的比例不大;而在詠史詩中,寫戰爭而且令人過目難忘的,比例就更小。而嚴遂成這首七律,寫的恰恰是中國歷史上戰亂最多的五代的一次典型戰役。
三垂岡之戰,使李存勖最終占有上黨,把三晉大地作為穩固后方,進而兵下太行,逐鹿中原。此役是長途奔襲,以隱蔽奇襲取勝。毛澤東一生用兵如神,奇謀妙算,遠逾古人。他飽覽古代典籍,對三垂岡之戰的史事爛熟于心。揮筆書寫《三垂岡》詩,也說明了他對這次奇戰頗為欣賞。
這首詩不僅以戰爭為題材,而且寫了父子兩代英雄。唐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李克用從代北沙陀族少數民族中崛起,一生征伐,創立了"連城猶擁晉山河"的基業。在他身后,李存勖父死子繼,又是一生征討,消滅后梁政權,統一中原,建立后唐。古代封建史家,是把這二人視為英雄父子的。而嚴遂成的這首詩,正是以李克用父子的史事為藍本的。毛澤東是中國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大英雄,對于古代的非凡人物特別是軍事奇才的業績,他都了如指掌。這首為李克用父子而發的詩篇,自然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
就詩歌本身而言,此詩自是佳構。前人稱嚴遂成"長于詠古,人以詩史目之","格高調響,逼近唐音"。"風云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二句,更是神來之筆,活畫出人物形象,給人予人世滄桑之感。稱之為"奇詩",并不為過。正因為此詩頗具優長,所以才獲得詩名遠播中外的毛澤東的青睞。
“蕭瑟三垂岡下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chuí gāng
三垂岡
yīng xióng lì mǎ qǐ shā tuó, nài cǐ zhū liáng bá hù hé.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zhī shǒu nán fú táng shè jì, lián chéng yóu yōng jìn shān hé.
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fēng yún zhàng xià qí ér zài, gǔ jiǎo dēng qián lǎo lèi duō.
風云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xiāo sè sān chuí gāng xià lù, zhì jīn rén chàng bǎi nián gē.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蕭瑟三垂岡下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