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言不見信于世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而其言不見信于世也”全詩
若顏子操瓢與簞,曾參歌聲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師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為悲醉鄉之徒不遇也。
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貞觀、開元之丕績,在廷之臣爭言事。
當此時,醉鄉之后世又以直廢吾既悲醉鄉之文辭,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識其子孫。
今子之來見我也,無所挾,吾猶將張之;況文與行不失其世守,渾然端且厚。
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見信于世也。
于其行,姑分之飲酒。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送王含秀才序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在年輕的時候,讀王簣的醉鄉記,心里面很奇怪那隱居的人,既然和世界沒有什么牽掛,為什么還說這種話,難道說真的是貪吃那酒嗎?到后來讀了阮籍、陶潛的詩,終知道他們雖然灑脫,不愿同世人交接,但是他們的心,終究不能平,偶然碰見那事物的是非,他就感觸起來,把酒來做遁世的托辭罷了。那顏子住在一條陋巷里,只有一簞的飯,一瓢的湯。曾子唱起歌來,聲音好像是從金石里發出來的,他倆尋到了圣人做老師,急急忙忙的要想學他,還覺得來不及;對那外面的事情,沒有工夫去計較了;那里還會有借著醉鄉做逃遁處的道理呢!所以我很哀憐那醉鄉的人,不曾逢著好時候。 建中初年,天子即位,很想按照貞觀開元年間的政治,做一番大事業,朝庭上官,個個上奏疏,討論時務,這時候那醉鄉的后嗣,又因為所說的話太直,丟掉了官。我讀了醉鄉的文詞很哀憐他,又很敬重那良臣的剛烈,總想認識他的子孫。現在你肯來見我,就算是沒有什么才華,我也要協助于你,況且你的文才,你的品行,很能繼承家風元氣,渾渾然即端方又敦厚,只可惜我的力量很薄弱,不能夠提拔于你,而我的話,又沒有什么人相信。沒有其他的法子了,只好趁你走的時候,請你吃上杯水酒。
注釋
1、《醉鄉記》:作者王簣,字無功,隋唐時代的隱逸詩人,仕途不順,歸隱山林,嗜酒成癖,能飲五斗,著五斗先生傳及醉鄉記,是王秀才王含的先祖。
2、偃蹇:困頓、失志。
3、顏子:顏淵。
4、簞:盛飯的圓形竹器。
5、金石:金,鐘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頌揚功德的箴銘。
6、圣人:孔子。
7、汲汲:形容努力求取、不休息的樣子。
8、曲:把麥子或白米蒸過,使它發酵后再曬干,稱為曲,可用來釀酒。此處指酒。
9、建中:唐德宗年號。
10、丕績:大功業。
11、無所挾:就算是沒有什么才華。
12、張之:協助他。
13、文與行:文章與品行。
“而其言不見信于世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áng hán xiù cái xù
送王含秀才序
wú shǎo shí dú zuì xiāng jì, sī guài yǐn jū zhě wú suǒ lèi yú shì, ér yóu yǒu shì yán, qǐ chéng zhǐ yú wèi yé? jí dú ruǎn jí táo qián shī, nǎi zhī bǐ suī yǎn jiǎn, bù yù yǔ shì jiē, rán yóu wèi néng píng qí xīn, huò wèi shì wù shì fēi xiāng gǎn fā, yú shì yǒu tuō ér táo yān zhě yě.
吾少時讀《醉鄉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于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于味耶?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ruò yán zi cāo piáo yǔ dān, zēng shēn gē shēng ruò chū jīn shí, bǐ dé shèng rén ér shī zhī, jí jí měi ruò bù kě jí, qí yú wài yě gù bù xiá, shàng hé qū zhī tuō, ér hūn míng zhī táo yé? wú yòu yǐ wéi bēi zuì xiāng zhī tú bù yù yě.
若顏子操瓢與簞,曾參歌聲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師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為悲醉鄉之徒不遇也。
jiàn zhōng chū, tiān zǐ sì wèi, yǒu yì zhēn guān kāi yuán zhī pī jī, zài tíng zhī chén zhēng yán shì.
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貞觀、開元之丕績,在廷之臣爭言事。
dāng cǐ shí, zuì xiāng zhī hòu shì yòu yǐ zhí fèi wú jì bēi zuì xiāng zhī wén cí, ér yòu jiā liáng chén zhī liè, sī shí qí zǐ sūn.
當此時,醉鄉之后世又以直廢吾既悲醉鄉之文辭,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識其子孫。
jīn zi zhī lái jiàn wǒ yě, wú suǒ xié, wú yóu jiāng zhāng zhī kuàng wén yǔ xíng bù shī qí shì shǒu, hún rán duān qiě hòu.
今子之來見我也,無所挾,吾猶將張之;況文與行不失其世守,渾然端且厚。
xī hū wú lì bù néng zhèn zhī, ér qí yán bú jiàn xìn yú shì yě.
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見信于世也。
yú qí xíng, gū fēn zhī yǐn jiǔ.
于其行,姑分之飲酒。
“而其言不見信于世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