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非行路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全非行路難”全詩
半是乘槎便,全非行路難。
晨裝林月在,野飯浦沙寒。
嚴子千年后,何人釣舊灘。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送顧長》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顧長
由來山水客,
復道向新安。
半是乘槎便,
全非行路難。
晨裝林月在,
野飯浦沙寒。
嚴子千年后,
何人釣舊灘。
中文譯文:
送顧長
記載自古以來的山水之客,
再次來到新安之路。
部分上船方便,
完全不是行路之難。
清晨穿上朝服,林中的月光閃爍,
在野外采集食物、在浦沙上用餐,感受著寒冷。
經過千年,嚴子(指嚴子陵)之后,
誰還會在這舊灘上釣魚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劉長卿的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顧長,詩中敘述了與顧長分別時的情景和心情。
詩的前四句描述了主人公順利乘船前往新安的場景。前兩句提到了旅行者乘船游山水的情景,第三句描繪了乘船的方便,第四句指出這次旅行并沒有什么困難。
接下來的兩句詩描述的是早上穿戴整齊的主人公在林中賞月的景象,然后通過野餐場景來表達凄涼的寒冷。
最后兩句則是詩人通過嚴子(指嚴子陵)這個角色來表達世事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以及曾經的釣魚之地已經不再有人愿意再去的寂寞。整首詩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展現了離別之情,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思考。
“全非行路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ù zhǎng
送顧長
yóu lái shān shuǐ kè, fù dào xiàng xīn ān.
由來山水客,復道向新安。
bàn shì chéng chá biàn, quán fēi xíng lù nán.
半是乘槎便,全非行路難。
chén zhuāng lín yuè zài, yě fàn pǔ shā hán.
晨裝林月在,野飯浦沙寒。
yán zi qiān nián hòu, hé rén diào jiù tān.
嚴子千年后,何人釣舊灘。
“全非行路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