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有可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良有可稱”出自清代劉墉的《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
詩句共4個字,詩句拼音為:liáng yǒu kě chēng,詩句平仄:平仄仄平。
“良有可稱”全詩
《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
既奉命于秦淮之上,又隨我于邗溝之東,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終之際,良有可稱。
送蔡明遠敘。
乙未冬日臨。
石菴居士。
送蔡明遠敘。
乙未冬日臨。
石菴居士。
作者簡介(劉墉)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山東省高密縣逄戈莊人(原屬諸城),祖籍江蘇徐州豐縣。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劉統勛子。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之風。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工書,尤長小楷,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謚文清。
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注釋
(1)既:已經。(2)奉命:被命令,被要求。
(3)邗(hán)溝:聯系長江和淮河的古運河,是中國最早見于明確記載的運河。
(4)追攀:追隨牽挽。形容惜別。
(5)始終:自始至終。
(6)臨:照樣子摹仿字畫。
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鑒賞
此幅書于“乙未冬日”,即1775年(乾隆四十年),時年劉墉57歲。此書運筆圓勁,古樸飄逸,方圓兼備,蒼潤互見。清徐珂《清稗類鈔》評劉墉書:“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其少年時為趙體,珠圓玉潤,美如簪花。中年以后,筆力雄健,局勢堂皇。迨入臺閣,則炫爛歸于平淡,而臻爐火純青之境矣。”此幅即反映了劉墉中年時的書法風格。“良有可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yōng xíng shū sòng cài míng yuǎn xù zhóu
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
jì fèng mìng yú qín huái zhī shàng, yòu suí wǒ yú hán gōu zhī dōng, zhuī pān bù pí, yǐ zhì shào bó nán dài, shǐ zhōng zhī jì, liáng yǒu kě chēng.
既奉命于秦淮之上,又隨我于邗溝之東,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終之際,良有可稱。
sòng cài míng yuǎn xù.
送蔡明遠敘。
yǐ wèi dōng rì lín.
乙未冬日臨。
shí ān jū shì.
石菴居士。
“良有可稱”平仄韻腳
拼音:liáng yǒu kě chēng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良有可稱”的相關詩句
“良有可稱”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良有可稱”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良有可稱”出自劉墉的 《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