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灑芳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梅雨灑芳田”全詩
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雁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
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弦。
分類: 寫雨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詠雨·其二翻譯及注釋
翻譯
陰陽混合之氣吹著綠色的田野,梅雨灑在稻田里。新流加舊澗,夜霧值得早上的煙。
雁潮濕出行沒有順序,花加上顏色,對這豐收之年我感到非常高興,披露著衣襟玩弄著五弦。
注釋
和氣:古人認為天地間陰氣與陽氣交合而成之氣。
綠:綠色。
野:田野。
梅雨:本指初夏產生的陰雨天氣。因時值梅子黃熟,故亦稱黃梅天。
宿霧:即夜霧。
足腳。
朝煙:指早晨的炊煙。
沾色:加上顏色。
更鮮:更加鮮艷。
登歲:指豐年。
披襟:本謂敞開衣襟,本詩比喻心懷舒暢。
五弦:為古代樂器名。
詠雨·其二鑒賞
中國古代的皇帝都特別看重農業。新舊《唐書》及《貞觀政要》中均記載了唐太宗非常關心農業的事跡。
此詩前六句均寫景物,用詞生動且令人感覺詩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聯為抒發個人的情感。此詩還有一個藝術特點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對這場及時雨的喜悅之情,但卻通篇不用一個“喜”字。
這兩詩除了尾聯外,其余的聯句都采用對仗的方式來寫,不僅對仗工整,且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描寫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詩句體現出來。筆者認為,古代名家寫詩的技巧和方法,有時很難用幾句話把它都講明了,但往往我們在仔細賞讀過后,常能意會出其中的神韻,并且有如飲甘泉的感覺。
詠雨·其二創作背景
唐太宗每年都要參加春耕的大典,而且還常常親耕于籍田,常去籍田中查看年景,決不因其他政事而耽誤農時。中國古代有一句農諺說:“春雨貴如油”;因此,唐太宗看到這場“梅雨”有利于農作物的收成時,非常高興的寫了這首詩。
“梅雨灑芳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yǔ qí èr
詠雨·其二
hé qì chuī lǜ yě, méi yǔ sǎ fāng tián.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
xīn liú tiān jiù jiàn, sù wù zú cháo yān.
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yàn shī xíng wú cì, huā zhān sè gèng xiān.
雁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
duì cǐ xīn dēng suì, pī jīn nòng wǔ xián.
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弦。
“梅雨灑芳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