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暮鐘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山暮鐘發”全詩
不知波上棹,還弄山中月。
伊水連白云,東南遠明滅。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龍門八詠·渡水》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門八詠·渡水》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
日暮下山來,
千山暮鐘發。
不知波上棹,
還弄山中月。
伊水連白云,
東南遠明滅。
中文譯文:
夕陽落下山頭,
千山的鐘聲漸漸傳出。
我不知道船行在水面上,
還讓山中的月亮閃爍。
伊水和白云連成一片,
在東南方遠遠地明滅。
詩意和賞析:
《龍門八詠·渡水》描繪了詩人在渡水時所感受到的美景。詩人用日暮時分下山返鄉為背景,以身臨其境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詩中的“千山暮鐘發”揭示了夕陽下山的景象,使整首詩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詩人借夕陽的離去,傳達了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之感。
詩的后半部分則描繪了詩人在船上徐徐行駛時,山中的月色閃爍,美麗而寧靜。詩人用“不知波上棹,還弄山中月”來表達自己的心境,詩人面對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心情愉悅。
最后兩句“伊水連白云,東南遠明滅”則是對大自然的再次贊美,伊水和白云融為一體,景色的美麗在東南方向遠遠地閃爍著。
整首詩寫景細膩而抒情,通過對大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時光流轉、生命短暫的感慨。同時,詩人的心情也貫穿于詩的始終,以詩人的視角和情感,使整首詩更具有共鳴力。
“千山暮鐘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mén bā yǒng dù shuǐ
龍門八詠·渡水
rì mù xià shān lái, qiān shān mù zhōng fā.
日暮下山來,千山暮鐘發。
bù zhī bō shàng zhào, hái nòng shān zhōng yuè.
不知波上棹,還弄山中月。
yī shuǐ lián bái yún, dōng nán yuǎn míng miè.
伊水連白云,東南遠明滅。
“千山暮鐘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