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用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所用之”全詩
公懼變色;禁之,不可。
公怒,歸之,未之絕也。
蔡人嫁之。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
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徵 通 征)
師進,次于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
師退,次于召陵。
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
齊侯曰:“豈不榖()
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榖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
作者簡介(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為魯國中都人,一說為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后說近是。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為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為“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為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范。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啟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為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后世或稱其為“文宗史圣”、“經臣史祖”,或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翻譯及注釋
翻譯
齊桓公與夫人蔡姬在園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動小船,桓公嚇得臉色都變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卻不聽。桓公一怒之下讓她回到了蔡國,但沒有說與她斷絕夫妻關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卻讓她改嫁了。
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率領諸侯國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接著又去攻打楚國。
楚成王派使節到諸侯之師對齊桓公說:“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雙方相距遙遠,即使是馬牛牝牡相誘也不相及。沒想到您進入了我們的國土這是什么緣故?”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先君姜太公說:‘五等諸侯和九州長官,你都有權征討他們,從而共同輔佐周王室。’召康公還給了我們先君征討的范圍:東到海邊,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隸。你們應當進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沒有用來滲濾酒渣的東西,我特來征收貢物; 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我特來查問這件事。”楚國使臣回答說: “貢品沒有交納,是我們國君的過錯,我們怎么敢不供給呢?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還是請您到水邊去問一問吧!”于是齊軍繼續前進,臨時駐扎在陘。
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齊軍中去交涉,齊軍后撤,臨時駐扎在召陵。
齊桓公讓諸侯國的軍隊擺開陣勢,與屈完同乘一輛戰車觀看軍容。齊桓公說:“諸侯們難道是為我而來嗎?他們不過是為了繼承我們先君的友好關系罷了。你們也同我們建立友好關系,怎么樣?”屈完回答說:“承蒙您惠臨敝國并為我們的國家求福,忍辱接納我們國君,這正是我們國君的心愿。”齊桓公說:“我率領這些 諸侯軍隊作戰,誰能夠抵擋他們?我讓這些軍隊攻打城池,什么樣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說:‘如果您用仁德來安撫諸侯,哪個敢不順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話,那么楚國就把方城山當作城墻,把漢水當作護城河,您的兵馬雖然眾多,恐怕也沒有用處!”
后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注釋
(1)諸侯之師:指參與侵蔡的魯、宋、陳、衛、鄭、許、曹等諸侯國的軍隊。蔡:諸侯國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帶。
(2)楚子:指楚成王。與:介詞,跟,和。
(3)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邊遠的地方,不實指大海,形容兩國相距甚遠。
(4)唯是:即使。風:公畜和母畜在發情期相互追逐引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由于相距遙遠,雖有引誘,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沒有想到。涉:淌水而過,這里的意思是進入,委婉地指入侵。
(6)召(shào)康公:召公。周成王時的太保,“康”是謚號。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 指姜尚,他是齊國的開國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諸侯。九伯:九州的長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國諸侯。
(8)實征之:可以征伐他們。
(9)履:踐踏。這里指齊國可以征伐的范圍。
(10)海:指渤海和黃海。河:黃河。穆陵:地名,即今山東的穆陵關。無棣:地名,齊國的北境, 在今山東無棣縣附近。
(11)貢:貢物。包:裹束。茅:菁茅。入:進貢。共:同“供”,供給。
(12)縮酒:滲濾酒渣,祭祀時的儀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滲下去,就像神飲了一樣(依鄭玄說,見《周禮甸師》注)。
(13)寡人:古代君主自稱。 征:責問,追問。
(14)昭王:周成王的孫子周昭王。問:責問。
(15)次:軍隊臨時駐扎。陘(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縣南。
(16) 屈完:楚國大夫。如:到,去。師:軍隊。
(17)召(shào)陵:楚國地名,在今河南偃城東。
(18)不榖(gǔ):不善,諸侯自己的謙稱。
(19)惠:恩惠,這里作表示敬意的詞。 徼(yāo):求;本義是巡查、巡邏,讀(jiào)。 敝邑(yì):對自己國家的謙稱。
(20)辱:屈辱,這里作表示敬意的詞。
(21)眾:指諸侯的軍隊,
(22)綏(suí):安撫。
(23)方城:指楚國在 北境修筑的楚長城。
(24)盟:訂立盟約。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評析
此文在記述春秋時代齊楚兩國的這場外交斗爭時,并不是用敘述語言來記述它的過程,而是把“出場”人物放在雙方的矛盾沖突中。并通過他們各自的個性化語言和“交鋒”方式,把這場外交斗爭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雙方達成妥協,訂立盟約。這樣,即使我們明白了這場外交斗爭的性質及其過程,又讓我們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歷史人物。楚國兩位使者,特別是作為楚平王“特命全權代表”的屈完,沉穩冷靜、不卑不亢的外交風度,堅毅果敢、不為威武所屈的外交風范,機智靈敏、隨機應對的外交智慧,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歷史、諳于事故、無理也能說出理來的外交才情,以及齊桓公那種雖然驕橫霸道、軟硬兼施,卻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讓我們過目難忘。總之,閱讀欣賞此文,不像是讀史,倒像是看一場高潮迭起、精彩紛呈的外交斗爭話劇。
此文作為記敘外交斗爭的一段史體散文,在語言的運用上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雙方出場人物,雖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辭令,但并不覺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針鋒相對,也不金剛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厲色。尤其是楚國兩位使者的語言,更是柔中有剛,剛中有柔。
此文有的選本題為《齊桓公伐楚》,怕遠不如以《齊桓公伐楚盟屈完》為題好,因為此題雖然多了三個字,卻較切合此文的中心內容。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題目確實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無所用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 huán gōng fá chǔ méng qū wán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qí hóu yǔ cài jī chéng zhōu yú yòu, dàng gōng.
齊侯與蔡姬乘舟于囿,蕩公。
gōng jù biàn sè jìn zhī, bù kě.
公懼變色;禁之,不可。
gōng nù, guī zhī, wèi zhī jué yě.
公怒,歸之,未之絕也。
cài rén jià zhī.
蔡人嫁之。
sì nián chūn, qí hóu yǐ zhū hóu zhī shī qīn cài, cài kuì, suì fá chǔ.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chǔ zi shǐ yǔ shī yán yuē:" jūn chù běi hǎi, guǎ rén chù nán hǎi, wéi shì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yě.
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bù yú jūn zhī shè wú dì yě, hé gù?" guǎn zhòng duì yuē:" xī zhào kāng gōng mìng wǒ xiān jūn tài gōng yuē:' wǔ hóu jiǔ bó, nǚ shí zhēng zhī, yǐ jiā fǔ zhōu shì.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 cì wǒ xiān jūn lǚ: dōng zhì yú hǎi, xī zhì yú hé, nán zhì yú mù líng, běi zhì yú wú dì.
’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
ěr gòng bāo máo bù rù, wáng jì bù gòng, wú yǐ suō jiǔ, guǎ rén shì zhēng zhāo wáng nán zhēng ér bù fù, guǎ rén shì wèn.
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 duì yuē:" gòng zhī bù rù, guǎ jūn zhī zuì yě, gǎn bù gòng gěi? zhāo wáng zhī bù fù, jūn qí wèn zhū shuǐ bīn.
”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 zhēng tōng zhēng shī jìn, cì yú xíng.
”(徵 通 征)師進,次于陘。
xià, chǔ zi shǐ qū wán rú shī.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
shī tuì, cì yú shào líng.
師退,次于召陵。
qí hóu chén zhū hóu zhī shī, yǔ qū wán chéng ér guān zhī.
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
qí hóu yuē:" qǐ bù gǔ shì wèi? xiān jūn zhī hǎo shì jì, yǔ bù gǔ tóng hào, hé rú?" duì yuē:" jūn huì jiǎo fú yú bì yì zhī shè jì, rǔ shōu guǎ jūn, guǎ jūn zhī yuàn yě.
齊侯曰:“豈不榖()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榖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 qí hóu yuē:" yǐ cǐ zhòng zhàn, shuí néng yù zhī! yǐ cǐ gōng chéng, hé chéng bù kè!" duì yuē:" jūn ruò yǐ dé suí zhū hóu, shuí gǎn bù fú? jūn ruò yǐ lì, chǔ guó fāng chéng yǐ wéi chéng, hàn shuǐ yǐ wéi chí, suī zhòng, wú suǒ yòng zhī!" qū wán jí zhū hóu méng.
”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
“無所用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