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但見牧童樵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見牧童樵叟”出自宋代歐陽修的《祭石曼卿文》, 詩句共6個字,詩句拼音為:dàn jiàn mù tóng qiáo sǒu,詩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但見牧童樵叟”全詩

    《祭石曼卿文》
    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
    曰: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
    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
    此自古圣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
    嗚呼曼卿!吾不見子久矣,猶能仿佛子之平生。
    其軒昂磊落,突兀崢嶸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為朽壤,而為金玉之精。
    不然,生長松之千尺,產靈芝而九莖。
    奈何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凄露下,走磷飛螢!但見牧童樵叟,歌吟上下,與夫驚禽駭獸,悲鳴躑躅而咿嚶。
    今固如此,更千秋而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與鼯鼪?此自古圣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嗚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疇昔,悲涼凄愴,不覺臨風而隕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
    尚饗!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頭像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祭石曼卿文翻譯及注釋

    翻譯一
      在英宗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備具官爵履歷的歐陽修,差遣尚書都省令史李到太清之下,以清酒和各種美味的菜肴作奠儀,致祭于亡友石曼卿的墓前,并作一篇文章吊祭說:
      “唉曼卿!在世時是英雄,死后成為神靈。他同萬物一道生死,最后又回歸到無物的地方。他是暫時相聚的形體,不與萬物一道滅亡。他卓越挺立,永垂不朽,給后世留下英名。這從古時的圣賢到現在,都是這樣的,留著于史冊,像日月星辰一樣明亮。
      唉曼卿!我沒有看見你已經很久了,還能仿佛記得你生前的容貌。你氣宇軒昂,襟懷坦白,光明磊落,高大英俊,雖然埋藏在地下,想來不會腐朽化為泥土,而會變成金玉的精華。如果不是這樣,此地為什么生長著高達千尺的松樹,出產有九根莖的靈芝草。無奈荒煙野草,藤蔓纏繞,荊棘縱橫;風雨凄涼,霜露下降;磷火飄動,飛螢明滅;只見牧童與老樵夫唱著山歌,上上下下;驚恐的飛禽與害怕的野獸,前后徘徊,發出悲切的鳴叫呼聲。今天已經是這樣,再過了千秋萬歲,怎知道不是穴洞里面,深藏著狐貍貉子、鼯鼠和黃鼠狼?而自古以來,圣賢都是這樣,單單看不到累累相連的曠野和荒城么!
      唉曼卿!古今盛衰的道理,我本來就知道是這樣的,而思念從前的情景,悲涼凄慘,不覺得要面臨著風而流淚,但對‘太上忘情’這句話,很有些慚愧。希望你來享用這祭禮!”

    翻譯二
      在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歐陽修,謹派尚書都省令史李旸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幾樣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設祭,并寫一篇祭文來吊祭:
      唉,曼卿!生前既是英杰,死后必是神靈!那跟萬物一樣有生有死,而最后歸于無物的境地的,是你由精氣暫時聚合的身軀;那不跟萬物同歸于盡,而出類拔萃永垂不朽的,是你流傳后世的名聲。這是自古以來的圣賢,都是如此的;那些已載入史書的姓名,就像太陽星辰一樣明顯。
      唉!曼卿啊!我見不到你已經很久了,可是還能想象你生前時的模樣。你意態不凡,光明磊落,又那樣超群出眾,埋葬在地下的遺體,我猜想不會化為爛泥腐土,應該會變成最珍貴的金玉。不然的話,就會長成青松,挺拔千尺,或者產出靈芝,一株九莖。為什么你的墳墓偏偏是一片荒煙蔓草,荊棘叢生,寒風凄凄,露珠飄零,磷火閃閃,螢火蟲亂飛?只見牧童和砍柴的老人,唱著歌在這兒上下走動;還有慌張受驚的飛禽走獸,在這兒徘徊悲鳴。現在已經是這樣的光景了,經過千秋萬歲之后,怎知道那些狐貍、老鼠和黃鼬等野獸,不會在這里掏穴藏身?自古以來,圣賢都是這樣,難道單單看不見那曠野上一個挨一個的荒墳?
      唉!曼卿啊!事物由盛而衰的道理,我本來是早已知道的。但懷念起過往的日子,越發感到悲涼凄愴,不知不覺迎風掉下眼淚的我,也只好愧于自己達不到圣人那樣淡然忘情的境界。希望你能夠享用祭品。

    注釋
    (1)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即1067年7月某日。維,發語詞。
    (2)具官:唐宋以來,官吏在奏疏、函牘及其他應酬文字中,常把應寫明的官職爵位,寫作具官,表示謙敬。歐陽修寫作此文時官銜是觀文殿學士刑部尚書亳州軍州事。
    (3)尚書都省:即尚書省,管理全國行政的官署。令史:管理文書工作的官。李敭:其人不詳。
    (4)太清:地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南,是石曼卿葬地。歐陽修《石曼卿墓表》:“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塋。”
    (5)清酌庶羞:清酌,祭奠時所用之酒。庶,各種。羞,通“饈”,食品,這里指祭品。
    (6)生而為英,死而為靈:活著的時候是人世間的英杰,死之后化為神靈。英,英雄、英杰。靈,神靈。
    (7)暫聚之形:指肉體生命。
    (8)簡冊:指史籍。者,昭如日星。
    (9)仿佛:依稀想見。
    (10)軒昂磊落:形容石曼卿的不凡氣度和高尚人格。
    (11)突兀崢嶸:高邁挺拔,比喻石曼卿的特出才具。
    (12)朽壤:腐朽的土壤。
    (13)精:精華。
    (14)產靈芝而九莖:靈芝,一種菌類藥用植物,古人認為是仙草,九莖一聚者更被當作珍貴祥瑞之物。《漢書·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涵德殿池中。”而,一作“之”。
    (15)燐:即磷,一種非金屬元素。動物尸體腐爛后產生的磷化氫,在空氣中自動燃燒,并發出藍色火焰,夜間常見于墳間及荒野。俗稱之為鬼火。
    (16)牧童樵叟:放牧和砍柴之人。
    (17)上下:來回走動。
    (18)悲鳴躑躅而咿嚶:這里指野獸來回徘徊,禽鳥悲鳴驚叫。
    (19)狐貉與鼯鼪(wúshēnɡ):狐貉,獸名,形似狐貍。鼯,鼠的一種,亦稱飛鼠。鼪,黃鼠狼。
    (20)盛衰:此指生死。
    (21)疇昔:往昔,從前。
    (22)隕涕:落淚。
    (23)有愧乎太上之忘情:意思是說自己不能像圣人那樣忘情。太上,最高,也指圣人。忘情,超脫了人世一切情感。《世說新語·傷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24)尚饗(xiǎnɡ):祭文套語,表示希望死者鬼神來享用祭品之意。尚,這里是希望的意思。

    祭石曼卿文賞析

      本文是歐陽修在摯友石曼卿去世26年后為他所作的祭文。文章開始說明寫作祭文的緣起,接下來先是頌揚石曼卿的不同流俗,“生而為英,死而為靈”,死后形體雖化,而名聲卻如同古代的圣賢一樣彰顯后世。復又極力形容荒野墳塋的凄涼景象,千秋萬歲之后,或將為狐貉鼯鼪諸類藏身之穴,感嘆“此自古圣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最后明言作者雖明白人之生死是自然之理,然而追念往昔,仍凄然淚下,不能忘情。篇末以“尚饗”二字作結,哀戚愴惻之情,溢于言表。

      整篇祭文集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有回想,有感喟,有痛悼,感情低沉回轉,作者對亡友的一片摯情篤意,不能不令人動容。

      首段是例行公事。凡是祭文,都需在首段點明時間與人物關系。

      第二段始進入祭文正文,劈空就是一句“嗚呼曼卿”,行文突兀,而情感真切。仿佛要將亡友從地下喚醒,對他細細傾訴。所要傾訴的又是什么呢?“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八個字正是這一段的眼目。這八個字又仿佛是勸慰亡友的魂靈可以放心安息。所謂“身去德音存”,人固有一死,美好的名聲卻必將流芳百世。

      第三段又以“嗚呼曼卿”領起,正是欲將一腔心事都說與亡友來聽。這一段,以“奈何”為界是兩層意思。“奈何”之前的幾句是接著上一段說,仍是說“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奈何”以下,筆鋒陡轉,“荒煙野蔓”數句將一幅荒冢凄涼景象刻畫得淋漓盡致,不由人不起“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之悲。兩層意思之間,一客一主,前一層只是引起,只是為了反襯,后一層才是重點,也是全篇的核心。

      第四段仍以“嗚呼曼卿”領起,正是欲將心中蘊含的感情都與亡友說盡了。而一段之精神乃在不能忘情。“固知其如此”的“固”字好,與下文的“而”字構成轉折。名可不朽的道理,我不是不知;萬古長空,空悲無益的道理,我不是不知。可是,追念往昔,我又怎么能忘卻那些歌哭笑悲的記憶!理智,終究抑制不住情感。從理智上明白和接受一些大道理,并不是很難的事;可心靈的感受終究是點點滴滴,往昔的感傷無聲無息地滲透。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文章不長,但情感富于轉折。正文一段與二段之間是轉折,末段自身又含一層轉折。一段的不朽之名,終究敵不過二段的萬古之空;末段的理智超脫,終究敵不過情感的悄然滲透。轉折之后,方見分量,方見沉重,而終不外“悲”與“情”二字。歐陽修曾云:“人生自是有情癡”,信然。

      全文以情馭筆,一氣呵成,不假修飾,卻又得結構之妙。文中以“軒昂磊落、突兀崢嶸”八個字推許曼卿,實可移來評此篇。正文第一段寫名之不朽,是何等斬釘截鐵!全然是劈空說起,有游龍出海之勢。第二段寫萬古之空,卻又將第一段全盤抹倒,非力挽山河的筆力,絕不能做到。前二段是放得開,末段卻是收得緊,如一道閘門,將兩條游龍緊緊關鎖。正可見當時文壇巨匠的文字工夫。

    祭石曼卿文創作背景

      選自《歐陽修全集》卷五〇(中華書局2001年版)。祭,一作“吊”。石曼卿(994—1041),名延年,北宋河南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累舉進士不第。曾歷任太常寺太祝、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等。他非常關心邊事,對契丹和西夏之患曾提出諫言。為人作詩,豪放跌宕。歐陽修《石曼卿墓表》稱其為人“以氣自豪。讀書不治章句,獨慕古人奇節偉行非常之功,視世俗屑屑無足動其意者”。并云:“其為文章,勁健稱其意氣。”歐陽修很了解、敬佩石曼卿,因此在他卒后26年,又有此祭墓之作。

    “但見牧童樵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hí màn qīng wén
    祭石曼卿文

    wéi zhì píng sì nián qī yuè rì, jù guān ōu yáng xiū, jǐn qiǎn shàng shū dōu shěng lìng shǐ lǐ yáng, zhì yú tài qīng, yǐ qīng zhuó shù xiū zhī diàn, zhì jì yú wáng yǒu màn qīng zhī mù xià, ér diào zhī yǐ wén.
    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
    yuē: wū hū màn qīng! shēng ér wèi yīng, sǐ ér wèi líng.
    曰: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
    qí tóng hū wàn wù shēng sǐ, ér fù guī yú wú wù zhě, zàn jù zhī xíng bù yǔ wàn wù gòng jǐn, ér zhuō rán qí bù pèi zhě, hòu shì zhī míng.
    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
    cǐ zì gǔ shèng xián, mò bù jiē rán, ér zhe zài jiǎn cè zhě, zhāo rú rì xīng.
    此自古圣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
    wū hū màn qīng! wú bú jiàn zi jiǔ yǐ, yóu néng fǎng fó zǐ zhī píng shēng.
    嗚呼曼卿!吾不見子久矣,猶能仿佛子之平生。
    qí xuān áng lěi luò, tū wù zhēng róng ér mái cáng yú dì xià zhě, yì qí bù huà wéi xiǔ rǎng, ér wèi jīn yù zhī jīng.
    其軒昂磊落,突兀崢嶸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為朽壤,而為金玉之精。
    bù rán, shēng cháng sōng zhī qiān chǐ, chǎn líng zhī ér jiǔ jīng.
    不然,生長松之千尺,產靈芝而九莖。
    nài hé huāng yān yě màn, jīng jí zòng héng fēng qī lù xià, zǒu lín fēi yíng! dàn jiàn mù tóng qiáo sǒu, gē yín shàng xià, yǔ fū jīng qín hài shòu, bēi míng zhí zhú ér yī yīng.
    奈何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凄露下,走磷飛螢!但見牧童樵叟,歌吟上下,與夫驚禽駭獸,悲鳴躑躅而咿嚶。
    jīn gù rú cǐ, gèng qiān qiū ér wàn suì xī, ān zhī qí bù xué cáng gū háo yǔ wú shēng? cǐ zì gǔ shèng xián yì jiē rán xī, dú bú jiàn fū lěi lěi hū kuàng yě yǔ huāng chéng! wū hū màn qīng! shèng shuāi zhī lǐ, wú gù zhī qí rú cǐ, ér gǎn niàn chóu xī, bēi liáng qī chuàng, bù jué lín fēng ér yǔn tì zhě, yǒu kuì hū tài shàng zhī wàng qíng.
    今固如此,更千秋而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與鼯鼪?此自古圣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嗚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疇昔,悲涼凄愴,不覺臨風而隕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
    shàng xiǎng!
    尚饗!

    “但見牧童樵叟”平仄韻腳

    拼音:dàn jiàn mù tóng qiáo sǒu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但見牧童樵叟”的相關詩句

    “但見牧童樵叟”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但見牧童樵叟”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但見牧童樵叟”出自歐陽修的 《祭石曼卿文》,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