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海人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樹海人家”全詩
漁竿吾道在,鷗鳥世情賒。
玄發他鄉換,滄洲此路遐。
溯沿隨桂楫,醒醉任松華。
離別誰堪道,艱危更可嗟。
兵鋒搖海內,王命隔天涯。
鐘漏移長樂,衣冠接永嘉。
還當拂氛祲,那復臥云霞。
溪路漫岡轉,夕陽歸鳥斜。
萬艘江縣郭,一樹海人家。
揮袂看朱紱,揚帆指白沙。
春風獨回首,愁思極如麻。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奉送從兄罷官之淮南》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送從兄罷官之淮南
何事浮溟渤,元戎棄莫邪。漁竿吾道在,鷗鳥世情賒。
玄發他鄉換,滄洲此路遐。溯沿隨桂楫,醒醉任松華。
離別誰堪道,艱危更可嗟。兵鋒搖海內,王命隔天涯。
鐘漏移長樂,衣冠接永嘉。還當拂氛祲,那復臥云霞。
溪路漫岡轉,夕陽歸鳥斜。萬艘江縣郭,一樹海人家。
揮袂看朱紱,揚帆指白沙。春風獨回首,愁思極如麻。
中文譯文:
送從兄罷官往淮南
何事浮溟渤,元戎棄莫邪。漁竿吾道在,鷗鳥世情賒。
玄發他鄉換,滄洲此路遐。溯沿隨桂楫,醒醉任松華。
離別誰堪道,艱危更可嗟。兵鋒搖海內,王命隔天涯。
鐘漏移長樂,衣冠接永嘉。還當拂氛祲,那復臥云霞。
溪路漫岡轉,夕陽歸鳥斜。萬艘江縣郭,一樹海人家。
揮袂看朱紱,揚帆指白沙。春風獨回首,愁思極如麻。
詩意和賞析:
《奉送從兄罷官之淮南》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詩中描繪了詩人奉送從兄離開官場,前往淮南的悲涼和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詩人以浩渺的渤海為景,抒發出罷官者離開京城的蒼涼之感。元戎指的是從兄,莫邪則是莫邪山的別稱。離開官場后,從兄轉而從事打漁,詩人表達了從兄脫離世俗紛擾,回歸自然的選擇。
詩人接著以玄發指代從兄,描述他遠離故鄉,來到陌生的他鄉。滄洲指淮南,詩人認為這條路程漫長而遙遠。詩人以溯沿隨桂楫、醒醉任松華來形容從兄歷盡艱辛的旅途,展現了他堅韌的意志和足夠的膽識。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從兄的離別之情以及他面臨的艱險境遇的擔憂和惋惜,暗示著官場的風險和不易。兵鋒搖震內外,王命隔天涯,表達了詩人對從兄在無盡艱危中的擔心與關切。
之后,詩人又提到了王命的無常以及時光的無情。長樂和永嘉都是唐朝的宮殿名稱,詩人用這兩個名稱來比喻王命的變遷和人事無常。詩人希望從兄能夠回歸自然,擺脫塵世紛擾。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繪了離別后的淡淡愁思。溪路岡轉,夕陽歸鳥斜,表達了詩人對從兄旅途的祝福和思念之情。最后,詩人將目光投向江縣郭和海人家,表達了他們在世事變化中安享寧靜生活的愿望。
整首詩以深沉的思念和對命運變遷的痛惜,展現了詩人對從兄的關切和真摯的感情。通過對從兄奉送的描寫,詩人寄托了自己在官場的期許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展現了對自然和純樸生活的向往。
“一樹海人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òng cóng xiōng bà guān zhī huái nán
奉送從兄罷官之淮南
hé shì fú míng bó, yuán róng qì mò yé.
何事浮溟渤,元戎棄莫邪。
yú gān wú dào zài, ōu niǎo shì qíng shē.
漁竿吾道在,鷗鳥世情賒。
xuán fā tā xiāng huàn, cāng zhōu cǐ lù xiá.
玄發他鄉換,滄洲此路遐。
sù yán suí guì jí, xǐng zuì rèn sōng huá.
溯沿隨桂楫,醒醉任松華。
lí bié shuí kān dào, jiān wēi gèng kě jiē.
離別誰堪道,艱危更可嗟。
bīng fēng yáo hǎi nèi, wáng mìng gé tiān yá.
兵鋒搖海內,王命隔天涯。
zhōng lòu yí cháng lè, yì guān jiē yǒng jiā.
鐘漏移長樂,衣冠接永嘉。
hái dāng fú fēn jìn, nà fù wò yún xiá.
還當拂氛祲,那復臥云霞。
xī lù màn gāng zhuǎn, xī yáng guī niǎo xié.
溪路漫岡轉,夕陽歸鳥斜。
wàn sōu jiāng xiàn guō, yī shù hǎi rén jiā.
萬艘江縣郭,一樹海人家。
huī mèi kàn zhū fú, yáng fān zhǐ bái shā.
揮袂看朱紱,揚帆指白沙。
chūn fēng dú huí shǒu, chóu sī jí rú má.
春風獨回首,愁思極如麻。
“一樹海人家”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