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乃尋訪燒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鴻乃尋訪燒者”全詩
而不為章句。
學畢,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誤遺火,延及他舍。
鴻乃尋訪燒者,問所去失,悉以豕償之。
其主猶以為少。
鴻曰:“無他財,愿以身居作。
”主人許之。
因為執勤,不懈朝夕。
鄰家耆老見鴻非恒人,乃共責讓主人,而稱鴻長者。
于是,始敬鴻,悉還其豕。
鴻不受而去。
(選自南宋·范曄《后漢書.卷八十三》
作者簡介(范曄)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梁鴻尚節翻譯及注釋
翻譯
梁鴻雖然家庭貧困,然而他推崇禮節,廣泛閱讀(書本),沒有不通曉的(事情)。并且他不死記硬背章句。讀完書,就到上林苑放豬,曾經不小心留下火種,蔓延到別人的房屋。梁鴻就尋訪被燒到的人家,問他損失的財物,用自己全部的豬作賠償還給房屋主人。但房屋主人還認為得到的補償很少,梁鴻說:“我沒有別的財富,愿意讓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梁鴻)于是勤奮做工,從早到晚從不松懈。鄰家老人們見梁鴻不是一般人,于是就一同責備批評那家主人,并且稱贊梁鴻是忠厚的人。因此,(主人)開始敬佩梁鴻,把豬還給他,梁鴻沒有接受,返回自己的家鄉 。
注釋
而:表順連,不譯
尚:崇尚、推崇
覽:閱覽
通:通曉
延:蔓延
不為章句:為,著述;不死記硬背一章一句
畢:此指讀書結束
上林苑:古宮苑,在今河南洛陽市東
其主:其,其中
猶:還
牧:放養牲畜
舍:房屋,住所
去:離開
恒:平常,普通
責讓:責備批評
豕(zhì):豬
償:償還
許:允許,同意
他:別的
因:于是
見:看見
還:歸還
執勤:執守做工
懈:松懈
耆老:老人,耆,老
曾誤遺火:曾經不小心留下火種
愿以身居作:愿意讓自己留下做事
悉推豕償之:了解后把自己的豬作賠償還給房屋主人
稱鴻長者:稱贊梁鴻是忠厚的人
“鴻乃尋訪燒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g hóng shàng jié
梁鴻尚節
liáng hóng jiā pín ér shàng jié, bó lǎn wú bù tōng.
(梁鴻)家貧而尚節,博覽無不通。
ér bù wéi zhāng jù.
而不為章句。
xué bì, nǎi mù shǐ yú shàng lín yuàn zhōng, céng wù yí huǒ, yán jí tā shě.
學畢,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誤遺火,延及他舍。
hóng nǎi xún fǎng shāo zhě, wèn suǒ qù shī, xī yǐ shǐ cháng zhī.
鴻乃尋訪燒者,問所去失,悉以豕償之。
qí zhǔ yóu yǐ wéi shǎo.
其主猶以為少。
hóng yuē:" wú tā cái, yuàn yǐ shēn jū zuò.
鴻曰:“無他財,愿以身居作。
" zhǔ rén xǔ zhī.
”主人許之。
yīn wèi zhí qín, bù xiè zhāo xī.
因為執勤,不懈朝夕。
lín jiā qí lǎo jiàn hóng fēi héng rén, nǎi gòng zé ràng zhǔ rén, ér chēng hóng zhǎng zhě.
鄰家耆老見鴻非恒人,乃共責讓主人,而稱鴻長者。
yú shì, shǐ jìng hóng, xī hái qí shǐ.
于是,始敬鴻,悉還其豕。
hóng bù shòu ér qù.
鴻不受而去。
xuǎn zì nán sòng fàn yè hòu hàn shū. juǎn bā shí sān
(選自南宋·范曄《后漢書.卷八十三》
“鴻乃尋訪燒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