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藉龍沙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藉龍沙上”全詩
泛桂迎尊滿,吹花向酒浮。
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
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李顯)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后遷于均州、房州等地。圣歷二年(699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復位。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唐中宗李顯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終年55歲,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李顯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是唐代李顯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描繪了在九月九日這個秋日,登上臨渭亭欣賞秋景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九月九日正逢秋,杯杯酒意正濃厚。
掬起桂花滿杯來,吹散花瓣讓其飄。
長房萸果已成熟,彭澤菊花初展頭。
站在龍沙之上,盡情留連享受秋。
詩詞的詩意是表達了作者在九月九日這個秋季之際,登上渭亭觀賞秋景,品味美酒,歡度良辰的愉悅心情。作者通過描繪桂花飄香、花瓣飛舞的場景,表現出秋景的美麗和詩人內心的歡愉。詩人還提到了長房萸果已成熟和彭澤菊花初開的景象,以此表達秋季的豐收和生機盎然。最后,作者站在龍沙上,暢享秋天的美好,感嘆秋天的宜人和快樂。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秋景的美麗和豐收,表達了對秋天的喜愛和對生活的熱愛。通過美景和美酒的描繪,展現了作者豪邁歡樂的心態。整首詩詞音韻華麗,意境深遠,給人以舒爽宜人的感受,展現了唐代文人對秋日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何藉龍沙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yuè jiǔ rì xìng lín wèi tíng dēng gāo dé qiū zì
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
jiǔ rì zhèng chéng qiū, sān bēi xìng yǐ zhōu.
九日正乘秋,三杯興已周。
fàn guì yíng zūn mǎn, chuī huā xiàng jiǔ fú.
泛桂迎尊滿,吹花向酒浮。
zhǎng fáng yú zǎo shú, péng zé jú chū shōu.
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
hé jí lóng shā shàng, fāng dé zì yān liú.
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
“何藉龍沙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