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向南何處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路向南何處是”全詩
客路向南何處是,蘆花千里雪漫漫。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
滄洲不復戀魚竿,
白發那堪戴鐵冠。
客路向南何處是,
蘆花千里雪漫漫。
中文譯文:
奉使從鄂渚至烏江途中創作
滄洲不再沉迷于釣魚竿,
白發何以還戴鐵冠。
作為一位旅客,向南行去,不知道何處才是目的地,
途中蘆花遍布,像漫天飛舞的雪花一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長卿旅途的心情和感受。詩人以“奉使”作為開頭,說明自己是受命前往他地的。第一、二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歲月的無奈和悲嘆,滄洲代表了曾經樂趣的地方,魚竿象征著年青時的游樂習慣,而如今已經過去。
第三、四句描述了詩人作為旅客的孤寂和迷茫。詩人不知道旅途的終點在哪里,所以他提出了疑問。“白發那堪戴鐵冠”表達了年老時的無助感,反映了詩人途中所經歷的艱難和挫折。
最后兩句給人一種寂寥和凄涼的感覺。蘆花是秋季的景象,而雪則是冬季的象征,這種季節間的交叉使得詩人感到了一種無邊的寒冷和孤獨,也表達出他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詩人內心的復雜情緒,展示了旅行者在陌生的環境中所經歷的孤獨、不安和迷茫。這首詩也反映出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常常面臨的“客途興滯”和“官場無奈”的困境。
“客路向南何處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hǐ è zhǔ zhì wū jiāng dào zhōng zuò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
cāng zhōu bù fù liàn yú gān, bái fà nà kān dài tiě guān.
滄洲不復戀魚竿,白發那堪戴鐵冠。
kè lù xiàng nán hé chǔ shì, lú huā qiān lǐ xuě màn màn.
客路向南何處是,蘆花千里雪漫漫。
“客路向南何處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