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客豈勞傷此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楚客豈勞傷此別”全詩
秋草不生三徑處,行人獨向五陵歸。
離心日遠如流水,回首川長共落暉。
楚客豈勞傷此別,滄江欲暮自沾衣。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送皇甫曾赴上都》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皇甫曾赴上都》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道出了作者和友人分別的傷感之情。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東去已久與故人分別,
西行下落荒涼小路微。
秋草不生三條道路,
獨行者獨自向五陵歸。
離別的心情日漸遠去,
回首間陪伴我長江的余暉。
故事豈能消弭這別離之恨,
在離別的前夕,長江水沾濕了我的衣。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和皇甫曾分別時的感傷之情。首句描寫了東去已久的作者與故友皇甫曾的分別,接著用西行下落荒涼小路微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心情的落寞和無助。接下來,作者以秋草不生三條道路來暗喻自己和皇甫曾之間的友情已經疏遠。然而,作者描述了自己獨自向五陵歸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執著于友情的堅定之意。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用離別的心情日漸遠去,回頭看見長江的余暉來描述自己與皇甫曾的離別之痛。最后兩句“故事豈能消弭這別離之恨,在離別的前夕,長江水沾濕了我的衣。”深情地揭示了作者內心所感,表達了他無法忘記與友人的分離之痛。
整首詩意盎然,憑借著劉長卿對離別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惜,表達了人們在人生旅途中與故友分別所帶來的痛苦。通過獨特的意象和精確的語言表達,這首詩極具詩意和感染力。
“楚客豈勞傷此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uáng fǔ céng fù shàng dōu
送皇甫曾赴上都
dōng yóu jiǔ yǔ gù rén wéi, xī qù huāng liáng jiù lù wēi.
東游久與故人違,西去荒涼舊路微。
qiū cǎo bù shēng sān jìng chù,
秋草不生三徑處,
xíng rén dú xiàng wǔ líng guī.
行人獨向五陵歸。
lí xīn rì yuǎn rú liú shuǐ, huí shǒu chuān zhǎng gòng luò huī.
離心日遠如流水,回首川長共落暉。
chǔ kè qǐ láo shāng cǐ bié, cāng jiāng yù mù zì zhān yī.
楚客豈勞傷此別,滄江欲暮自沾衣。
“楚客豈勞傷此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