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枕淚痕紅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珊枕淚痕紅泫”全詩
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
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翻譯及注釋
翻譯
黃昏時的庭院,纖月當空,兩人情話綿綿,醉意也漸漸消減。現在,情人已長久未來相會,不知那人心,是真情?還是假意?舊恨新歡,舊情新怨,交織在一起,說不清,理還亂。有誰能見到我憂傷思念,長夜難眠,臉上紅淚漣漣,浸濕了珊瑚枕函。
注釋
①纖:細小。
②語密:纏綿的情話。
③翻:反,卻。
④珊(shān)枕:珊瑚色的枕頭,即紅色的枕頭。
⑤泫(xuàn):流淚。
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鑒賞
這首詞的前兩句“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是對往日感情的回憶。那個時候,正好是黃昏,一輪新月籠罩整個庭院,雖然沒有落霞孤鶩,卻有長天秋水。詞人十有八九是因為心有牽絆,所以就借酒消愁,但是戀人卻翩然而來,悅然相伴,說著綿綿的情話,情意真是纏綿,原本濃濃的醉意都被這些纏綿給驅散到九霄云外了。這回憶的甜美,如飲醇醪。這大概是那些富貴人家原本就有遲眠晏起,俾晝作夜的好習慣,況且納蘭性德是個公子,白天要在書房讀書,要學習騎射,放學歸內時,差不多天色已晚,因此所寫詩詞都以“夜景”居多。
后面一句“知否那人心”把詞人從美好的回憶里帶到了殘酷的眼前。真不知道離別后,戀人心里怎么想,說不定早就把自己忘了,雖說“舊恨新歡相半”,事實上很有可能迷上新歡,而忘記舊恨。這里仿佛句句都是埋怨的語氣,聲聲都是質問了。有道是多情自古空余恨,埋怨也沒有什么用處,所以詞人只好幽獨孤單,相思彷徨,以淚洗面而不能入睡。
““紅泫”二字足以看出納蘭性德思念之孤楚。描寫戀人約會只用了“纖月黃昏庭院”六個字,描寫被拋棄的悲哀也只用了“珊枕淚痕紅泫”,可以說簡約精練到了極點。整首詞詞人之悲傷已自不待言,然而亦是空惆悵,徒奈何,所以只能對浩渺蒼天發一聲:誰見?誰見?以決絕之問收尾全篇。
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創作背景
苦悶的職業加之痛失愛妻,使納蘭性德深陷苦海當中怨天無門,他尤人不果,只能將所有的愁苦都寄托于筆端,有感而發,寫出了這首詞。“珊枕淚痕紅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ú mèng lìng
如夢令
xiān yuè huáng hūn tíng yuàn, yǔ mì fān jiào zuì qiǎn.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
zhī fǒu nà rén xīn? jiù hèn xīn huān xiāng bàn.
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
shuí jiàn? shuí jiàn? shān zhěn lèi hén hóng xuàn.
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珊枕淚痕紅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