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卻回垂釣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日卻回垂釣處”全詩
閶闔九天通奏籍,華亭一鶴在朝行。
滄洲離別風煙遠,青瑣幽深漏刻長。
今日卻回垂釣處,海鷗相見已高翔。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受到詔書征拜,脫下身上的官袍。
離開東山的草堂,前往上京。
宮闕的樂曲聲遙遙傳來,華亭中一只孤鶴在行走。
離開了風煙遙遠的故鄉,深處幽秘的青瑣漏刻已久。
如今卻重返釣魚之地,海鷗俯瞰已翱翔高空。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詩中作者喜悅地領受到朝廷的征召,告別了居住在山中的隱居生活,前往上京朝廷就任。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離別的情景,表達了對故鄉和過去生活的懷念之情。但是,作者也抱著對新生活的期待,再次回到了釣魚之地,海鷗的翱翔象征著詩人對未來的希望與追求。
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而富有感情,通過對離別和重逢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家鄉和新生活的矛盾情感,以及對未來的美好向往。詩人用細膩的筆觸刻畫出離別的傷感和重返故地的喜悅,表達了他對人生變遷的深刻體悟和對未來的積極態度。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人生變遷的感慨以及對未來希望的追求,展示了唐代文人士子的情感世界和官員生涯的變幻。
“今日卻回垂釣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zhū shí yí chéng ēn bài mìng fù rèn shàng dōu
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zhào shū zhēng bài tuō hé shang, shēn qù dōng shān bì cǎo táng.
詔書征拜脫荷裳,身去東山閉草堂。
chāng hé jiǔ tiān tōng zòu jí,
閶闔九天通奏籍,
huá tíng yī hè zài cháo xíng.
華亭一鶴在朝行。
cāng zhōu lí bié fēng yān yuǎn, qīng suǒ yōu shēn lòu kè zhǎng.
滄洲離別風煙遠,青瑣幽深漏刻長。
jīn rì què huí chuí diào chù, hǎi ōu xiāng jiàn yǐ gāo xiáng.
今日卻回垂釣處,海鷗相見已高翔。
“今日卻回垂釣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