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卻上柳堤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來卻上柳堤路”全詩
鯤鵬變化三十載,我生安得不白頭。
君前拜恩父前慶,暫向南都乘順流。
南都留守頗為喜,將吏入賀靴聲遒。
酒舁銀甕羊臠炙,上下和煦移涼秋。
歸來卻上柳堤路,西風健馬控花虬。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劉元忠學士還南京》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劉元忠學士還南京》是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見相公登瀛洲,
今見公子為校讎。
鯤鵬變化三十載,
我生安得不白頭。
君前拜恩父前慶,
暫向南都乘順流。
南都留守頗為喜,
將吏入賀靴聲遒。
酒舁銀甕羊臠炙,
上下和煦移涼秋。
歸來卻上柳堤路,
西風健馬控花虬。
詩意:
這首詩是梅堯臣送別劉元忠學士返回南京的作品。詩人回顧了過去曾見過劉元忠的父親(相公)在仙境瀛洲登臨,而現在則見到他的兒子(公子)正在勤學苦練,為報效國家而努力。詩人提到了鯤鵬的傳說,表示劉元忠已經經歷了三十年的變遷,而自己也已經年事已高,不禁感嘆時光匆匆,如何能夠不生白發。詩人表達了對劉元忠的敬佩和祝福,希望他順利地乘著順流返回南京。他還描繪了劉元忠回到南京的場景,南京的留守官員以及將領們歡喜迎接他的盛況,鼓舞人心的賀禮聲不絕于耳。詩人描述了豐盛的宴席和美好的秋天景色,彰顯了歡樂和溫馨的氛圍。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回到家后騎馬行走在柳堤之上,感受著秋風的舒爽,展現了回歸平靜生活的情景。
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的形式表達了對劉元忠的敬佩和祝福之情。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詩人展示了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無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年老之后的感嘆。詩中的鯤鵬傳說象征了壯志未酬的人生,而劉元忠則成為了追求理想和報效國家的典型代表。詩人通過描繪南京留守官員的歡迎場面和豐盛的宴席,展現了劉元忠在南京的地位和榮耀,彰顯了國家對他的重視。最后,詩人以回歸家園的景象作為結束,表達了對平靜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清新,通過對人生和時光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忠誠、奮斗和家國情懷的贊美。
“歸來卻上柳堤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iú yuán zhōng xué shì hái nán jīng
送劉元忠學士還南京
xī jiàn xiàng gōng dēng yíng zhōu, jīn jiàn gōng zǐ wèi jiào chóu.
昔見相公登瀛洲,今見公子為校讎。
kūn péng biàn huà sān shí zài, wǒ shēng ān dé bù bái tóu.
鯤鵬變化三十載,我生安得不白頭。
jūn qián bài ēn fù qián qìng, zàn xiàng nán dōu chéng shùn liú.
君前拜恩父前慶,暫向南都乘順流。
nán dōu liú shǒu pō wéi xǐ, jiāng lì rù hè xuē shēng qiú.
南都留守頗為喜,將吏入賀靴聲遒。
jiǔ yú yín wèng yáng luán zhì, shàng xià hé xù yí liáng qiū.
酒舁銀甕羊臠炙,上下和煦移涼秋。
guī lái què shàng liǔ dī lù, xī fēng jiàn mǎ kòng huā qiú.
歸來卻上柳堤路,西風健馬控花虬。
“歸來卻上柳堤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