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從墻角過香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妻從墻角過香醪”全詩
兒向草間尋落果,妻從墻角過香醪。
舊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歷遍貴游無此味,韭和春雨筍和糟。
作者簡介(葉紹翁)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訪隱者》葉紹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訪隱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開門迎客著山袍,
井畔獼猴一樹桃。
兒向草間尋落果,
妻從墻角過香醪。
舊栽松子今能大,
新起茅堂不甚高。
歷遍貴游無此味,
韭和春雨筍和糟。
詩意:
這首詩以樸實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位隱居者的生活情景。詩中描述了隱居者迎接客人時穿著樸素的山袍,井畔有只獼猴,樹上結滿了桃子。隱居者的兒子在草地上尋找掉落的果子,妻子從墻角走過來端著香醪。雖然隱居者的茅屋不高,但種植的松樹結出的松子卻變得更大了。詩末表達了隱居者在貴族游客中歷盡辛勞,卻找不到這種樸實生活所帶來的滋味,盡管有韭菜、春雨、筍子和糟酒。
賞析:
《訪隱者》通過對隱居者的生活細節的描繪,表達了對樸素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贊美。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隱居者家中的景象,展現了他們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開門迎客時穿山袍,不講求外表的華麗,展示了隱居者淡泊名利的態度。井畔的獼猴和結滿桃子的樹,是隱居者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象征。兒子在草地上尋找果子,妻子從墻角走過來端著香醪,展示了家庭溫馨和相互關懷。舊栽的松子變得更大,新起的茅堂雖然不高,但這些都反映了隱居者精神世界的豐富和內心的滿足。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批判,貴族游客歷經辛勞,卻無法體味到隱居者這種樸素生活所帶來的滋味。韭菜、春雨、筍子和糟酒,都是象征樸素而美好生活的事物。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隱居者的生活情景,表達了對樸素自然生活的贊美和對現實社會的批判。通過對細節的刻畫,詩人呈現了隱居者獨特的生活態度和內心的寧靜滿足,同時反思了現實社會的浮躁和虛榮。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思想、樸實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感,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妻從墻角過香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yǐn zhě
訪隱者
kāi mén yíng kè zhe shān páo, jǐng pàn mí hóu yī shù táo.
開門迎客著山袍,井畔獼猴一樹桃。
ér xiàng cǎo jiān xún luò guǒ, qī cóng qiáng jiǎo guò xiāng láo.
兒向草間尋落果,妻從墻角過香醪。
jiù zāi sōng zǐ jīn néng dà, xīn qǐ máo táng bù shèn gāo.
舊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lì biàn guì yóu wú cǐ wèi, jiǔ hé chūn yǔ sǔn hé zāo.
歷遍貴游無此味,韭和春雨筍和糟。
“妻從墻角過香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