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地留莎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鋤地留莎草”全詩
鋤地留莎草,添泉養石蒲。
庭除風自掃,身世月同孤。
老去知禪味,松間試結趺。
分類:
作者簡介(葉紹翁)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題山間老友壁》葉紹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山間老友壁》是宋代文人葉紹翁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間雖寂靜,未得事全無。
鋤地留莎草,添泉養石蒲。
庭除風自掃,身世月同孤。
老去知禪味,松間試結趺。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山間與老友相聚的心情和感慨。雖然山間寧靜,但并非毫無事物可做。詩人鋤地種植莎草,給泉水旁的石蒲增添生機。庭院的清掃由風自行,詩人的身世與明月一樣孤獨。隨著年歲的增長,他體會到了禪宗的滋味,并在松樹下嘗試盤腿坐禪。
賞析:
《題山間老友壁》以簡潔而深邃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領悟。詩中的山間景色和詩人所做的事情并不繁忙,但蘊含著深刻的意義。鋤地留下莎草,添泉養石蒲,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關懷。庭院的風自掃,折射出詩人內心的寂寞和孤獨感,與明月的冷寂相呼應。隨著歲月的流逝,詩人對禪宗的領悟與體驗也日益深刻,松樹成為他修煉禪悟的地方。
整首詩以簡練的筆觸描繪了山間的景色和詩人的心情,蘊含了深邃的哲理和禪意。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與之互動,詩人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禪宗修行的探索。這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傳遞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敬畏與贊美,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鋤地留莎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hān jiān lǎo yǒu bì
題山間老友壁
shān jiān suī jì jìng, wèi dé shì quán wú.
山間雖寂靜,未得事全無。
chú dì liú suō cǎo, tiān quán yǎng shí pú.
鋤地留莎草,添泉養石蒲。
tíng chú fēng zì sǎo, shēn shì yuè tóng gū.
庭除風自掃,身世月同孤。
lǎo qù zhī chán wèi, sōng jiān shì jié fū.
老去知禪味,松間試結趺。
“鋤地留莎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