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芳草無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芳草無情”出自宋代范仲淹的《蘇幕遮》, 詩句共4個字,詩句拼音為:fāng cǎo wú qíng,詩句平仄:平仄平平。

    “芳草無情”全詩

    《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1]
    追旅思,[2]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作者簡介(范仲淹)

    范仲淹頭像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

    【注釋】:
    [1]黯:形容心情憂郁。黯鄉魂: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語。
    [2]追:追隨,可引申為糾纏。旅思:羈旅之思。

      此詞抒寫鄉思旅愁,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本。
      “秋色連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的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幕時分的秋景。
      “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芳草”歷來也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之一,如傳為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的《清平樂》:“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鄉魂”二句,徑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除非”說明舍此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了。“明月樓高”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團,反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發出“休獨倚”之嘆。
      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是真情流溢、大筆振迅之作。

    【集評】

    《詞苑》引《歷代詩余》:范文正公《蘇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氣塞天地,
    而情語入妙至此。
    鄒祇謨《遠志齋詞衷》:范希文《蘇幕遮》一闋,前段多入麗語,后段純寫柔情,
    遂成絕唱。
    許昂霄《詞綜偶評》:鐵石心腸人亦作此消魂語。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
    芳草;天帶碧云,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
    畫亦難到。下片觸景生情。“黯鄉魂”四句,寫在外淹滯之久與鄉思之深。“明月”一
    句陡提,“酒入”兩句拍合,“樓高”點明上片之景為樓上所見。酒入腸化淚亦新。足
    見公之真情流露也。
    繼昌《左庵詞話》:希文宋一代名臣,詞筆婉麗乃爾,比之宋廣平賦梅花,才人何
    所不可,不似世之頭巾氣重,無與風雅也。
    -------------------------
    此詞以低徊婉轉、沉雄青剛的筆觸,抒寫了羈旅相思的情懷 。詞的上片寫秾麗闊遠的秋景 ,暗透鄉思;下片直抒思鄉情懷。全詞大筆振迅,意境深闊。
    上片起首兩句點明節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廖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
    三、四兩句 ,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 ,承上指碧云天、黃葉地 。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于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寒煙翠”。“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 。這兩句境界悠遠 ,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一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
    上片結尾三句進一步將天 、地 、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這三句在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一“情”字,更為上片的寫景轉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 ,直接點出“ 鄉魂”、“旅思 ”。鄉魂 ,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情之深自見。
    下片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象是說鄉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明月”句寫夜間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一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結拍兩句,寫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一入愁腸,卻都化作了相思之淚,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這兩句 ,抒情深刻,造語生新而又自然。寫到這里,郁積的鄉思旅愁在外物觸發下發展到最高潮,詞至此黯然而止。
    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 。這首詞的特殊性在于麗景與柔情的統一,即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 ,景色寫得闊遠而秾麗 。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芳草無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 mù zhē
    蘇幕遮

    bì yún tiān,
    碧云天,
    huáng yè dì,
    黃葉地,
    qiū sè lián bō,
    秋色連波,
    bō shàng hán yān cuì.
    波上寒煙翠。
    shān yìng xié yáng tiān jiē shuǐ,
    山映斜陽天接水,
    fāng cǎo wú qíng,
    芳草無情,
    gèng zài xié yáng wài.
    更在斜陽外。
    àn xiāng hún, 1
    黯鄉魂,[1]
    zhuī lǚ sī, 2
    追旅思,[2]
    yè yè chú fēi,
    夜夜除非,
    hǎo mèng liú rén shuì.
    好夢留人睡。
    míng yuè lóu gāo xiū dú yǐ,
    明月樓高休獨倚,
    jiǔ rù chóu cháng,
    酒入愁腸,
    huà zuò xiāng sī lèi.
    化作相思淚。

    “芳草無情”平仄韻腳

    拼音:fāng cǎo wú qíng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芳草無情”的相關詩句

    “芳草無情”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這首《蘇幕遮》詞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了較大影響。元曲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折直接化用這首詞的起首兩句“碧云天,黃葉地”,改為“碧云天,黃花地”,衍為曲子,同樣極富畫面美和詩意美。
    《蘇幕遮·懷舊》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詞作。這是一首描寫羈旅鄉愁的詞。此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碧云、黃葉、寒波、翠煙、芳草、斜陽、水天相接的江野遼闊蒼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的秋景圖,抒寫了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家園的深情。全詞低回宛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上闋著重寫景,以氣象宏大渾厚,意境深遠,為下闋抒情設置了背景;下闋重在抒情,直抒胸臆,聲情并茂,意致深婉。其主要特色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筆力抒寫低回宛轉的愁思,展現了范仲淹詞柔媚的一面。《西廂記》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就是化用的這首詩中的名句。
    * “芳草無情”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芳草無情”出自范仲淹的 《蘇幕遮·碧云天》,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