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里金刀血未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匣里金刀血未干”全詩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出塞》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代表作之一,表現了士兵出征和戰爭結束后的壯烈場面。
中文譯文:
騮馬新跨白玉鞍,
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
匣里金刀血未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戰爭壯烈的場景。首句描寫了士兵騎著騮馬,穿著新的戰袍,跨上白玉鞍,準備出征。第二句則是描寫了戰爭結束后的凄涼氣氛,月色下沙場上的冷清和殘酷。第三句表現了戰爭結束后,城頭上的鐵鼓聲仍在回蕩,仿佛在提醒人們戰爭的可怕后果。最后一句則描繪了士兵們的武器,金刀血未干,暗示著他們剛剛經歷了一場激烈的戰斗。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一幅戰爭場面,生動地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人們在戰爭中的英勇。王昌齡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使整首詩詞具有很強的視覺感受。首句通過描寫士兵和騮馬的形象,展現了戰爭的緊張氣氛。第二句則通過月色下的沙場,表現了戰爭帶來的慘烈和凄涼。第三句則通過描寫城頭上的鐵鼓聲,表現了戰爭的恐怖和可怕。而最后一句,則通過士兵們的武器,表現了他們的英勇和堅毅。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戰爭場面,表現出了作者對戰爭的痛恨和反思,同時也表現了人們在戰爭中的英勇和堅強。
“匣里金刀血未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sài
出塞
liú mǎ xīn kuà bái yù ān, zhàn bà shā chǎng yuè sè hán.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chéng tóu tiě gǔ shēng yóu zhèn, xiá lǐ jīn dāo xuè wèi gàn.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匣里金刀血未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