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身何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道在身何拙”全詩
疏因隨事直,忠故有時愚。
道在身何拙,心安體自舒。
近來都勘破,人世只蘧廬。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兩月縹囚里,一年憂患馀。
疏因隨事直,忠故有時愚。
道在身何拙,心安體自舒。
近來都勘破,人世只蘧廬。
詩意:
這首詩詞是文天祥在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被囚禁期間,受到狴犴(一種傳說中的兇猛獸類)的啟發而作。詩人通過自省和思考,表達了自己對于人世間的境遇和忠誠的感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詩人在囚禁期間的思考和感悟,表達了一種深沉的哲理和對于忠誠的理解。首節描述了詩人被囚禁的時間,兩個月的禁錮讓他感到束縛,一年的憂患又使他備感壓力。第二節表達了詩人的忠誠與直率,他認為自己的疏離行為是因為遵循事物的直接本質,而忠誠有時候會顯得愚蠢。第三節強調了內心的寧靜和自在,詩人認為自己的道德修養雖然不高明,但內心卻能夠得到安寧和舒適。最后一節則以個人的體驗總結了近來的感悟,詩人認為在紛繁的世俗之中,只有蘧廬(蘧伯玉的住所,象征清貧和淡泊)才能真正體現人生的真諦。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文天祥對于忠誠、道德和人生意義的深刻認識。通過對困境的思考和對自己內心的覺察,詩人傳達了一種超越苦難的力量和堅守信念的勇氣,表達了對紛繁世事的超然態度和對真理追求的決心。這首詩詞具有深邃的哲理內涵,同時也展現了文天祥優雅的詩文風格。
“道在身何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ǐ mǎo shí yuè yī rì zhì yàn yuè wǔ rì lí bì àn yǒu gǎn ér fù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
liǎng yuè piāo qiú lǐ, yī nián yōu huàn yú.
兩月縹囚里,一年憂患馀。
shū yīn suí shì zhí, zhōng gù yǒu shí yú.
疏因隨事直,忠故有時愚。
dào zài shēn hé zhuō, xīn ān tǐ zì shū.
道在身何拙,心安體自舒。
jìn lái dōu kān pò, rén shì zhǐ qú lú.
近來都勘破,人世只蘧廬。
“道在身何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