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傭納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翁傭納債”全詩
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
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
分類:
作者簡介(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荒村》于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荒村》是明代文學家于謙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荒村
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
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
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
譯文:
農村十分荒涼,年年受到干旱和蟲災的折磨。
老年人為了還債,不得不出賣土地的收成。
房屋破損,風從墻縫里吹進來,月亮從梁上滑落到床上。
誰知道那些牧民們,卻不肯報告他們所受的災難和傷害。
詩意:
《荒村》描繪了一個貧困的農村景象。詩中的村落荒涼,每年都遭受旱災和蟲災的困擾,使農民們生活異常艱辛。老翁不得已為了還債而出賣土地的收成,稚子也不得不賣掉糧食來維持生計。同時,村內的房屋破舊不堪,風從墻縫里吹進來,月亮從梁上滑落到床上,顯示出農民們的生活環境極為惡劣。然而,詩中提到的牧民們卻選擇不向外界報告他們所受的災難和傷害,暗示了他們的無奈和困境。
賞析:
《荒村》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荒蕪貧困的農村場景,展現了農民們所面臨的困境和苦難。詩中通過描述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等細節,生動地表現了農民們為了生計所做出的犧牲和權衡。詩人運用了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等意象,通過形象化的描寫增強了對農民生活環境的感受力。最后一句“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則暗示了農民們的無聲抗議和無奈,他們默默承受苦難,而外界對他們的災害卻毫無察覺。整首詩情感深沉,通過對農村現實的揭示,呈現出一種社會悲劇和人性的無奈。它反映了明代社會的貧困和不公,并對人們的同情和關注提出了呼吁。
“老翁傭納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āng cūn
荒村
cūn luò shén huāng liáng, nián nián kǔ hàn huáng.
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
lǎo wēng yōng nà zhài, zhì zǐ mài shū liáng.
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
bì pò fēng shēng wū, liáng tuí yuè duò chuáng.
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
nǎ zhī mù mín zhě, bù kěn bào zāi shāng.
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
“老翁傭納債”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