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去復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教去復來”全詩
明年花更好,只是老相催。
分類:
作者簡介(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惜春》于謙 翻譯、賞析和詩意
《惜春》是明代文學家于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無計留春住,從教去復來。
明年花更好,只是老相催。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春天的留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人覺得春天離去的太快,無法留住它,只能讓它去,然后再回來。他期待明年的春天花更加美麗,但同時他也意識到老去的壓力不斷催促著他。
賞析:
《惜春》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春天的眷戀和對光陰流逝的感嘆。第一句“無計留春住,從教去復來”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短暫停留的無奈,他希望春天能夠永遠留在身邊,但現實卻讓他無法做到。第二句“明年花更好,只是老相催”則展現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和對時間流逝的擔憂。詩人希望明年的春天會更加美好,但同時也感受到年歲的增長所帶來的壓力和不可逆轉的老去。
這首詩詞通過簡短的文字傳達了詩人對光陰流逝的深切感受,表達了人們常常感嘆時光無情、歲月不饒人的主題。詩人對春天的珍惜和對年老的焦慮在詩中相互映襯,給人以深思。這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逝去時光的惋惜,使讀者在感慨歲月的同時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從教去復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chūn
惜春
wú jì liú chūn zhù, cóng jiào qù fù lái.
無計留春住,從教去復來。
míng nián huā gèng hǎo, zhǐ shì lǎo xiāng cuī.
明年花更好,只是老相催。
“從教去復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