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太平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遙知太平代”全詩
夜來雙月滿,曙后一星孤。
天凈光難滅,云生望欲無。
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
分類:
作者簡介(崔曙)

崔曙(約704-739),河南登封人,開元二十三年第一名進士,但只做過河南尉一類的小官。曾隱居河南嵩山。以《試明堂火珠》詩得名。其詩多寫景摹物,同時寄寓鄉愁友思。詞句對仗工整,辭氣多悲。代表作有《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奉試明堂火珠》、《途中曉發》、《緱(音gou溝)山廟》、《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對雨送鄭陵》等。其詩中“天凈光難滅,云生望欲無”、“澗水流年月,山云變古今”、“旅望因高盡,鄉心遇物悲”、“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等都是極佳的對句。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一百五十五)。
《奉試明堂火珠》崔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試明堂火珠
正位開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來雙月滿,曙后一星孤。
天凈光難滅,云生望欲無。
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
詩詞的中文譯文:
獻上明堂的火珠
莊嚴敞開重屋,高懸在空中的火珠。
夜晚雙月齊圓,黎明后僅有一顆獨立星辰。
天空的清明光芒難以熄滅,云朵高懸令人望而無法觸及。
遠遠地知道太平盛世將至,國寶安置在名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明堂上懸掛的火珠,以及它所象征的美好時代。作者通過描繪火珠高懸在重屋之上,形象地表達了火珠的威嚴和莊重。夜晚的雙月光輝滿天,猶如火珠的明亮,而清晨時只有一顆獨立的星辰,更加突出了火珠的獨特和珍貴。
詩中提到天空的光芒無法熄滅,云朵高懸,似乎在預示著美好的未來。作者遠遠地感知到太平盛世即將到來,國寶也將安置在名都,象征著國家的繁榮和富強。
整首詩寓意深沉,展現了作者對美好時代的向往和期盼。通過對火珠的描繪,表達了對和平、繁榮的向往,展示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追求。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展示了唐代詩人崔曙的才華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遙知太平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hì míng táng huǒ zhū
奉試明堂火珠
zhèng wèi kāi chóng wū, líng kōng chū huǒ zhū.
正位開重屋,凌空出火珠。
yè lái shuāng yuè mǎn, shǔ hòu yī xīng gū.
夜來雙月滿,曙后一星孤。
tiān jìng guāng nán miè, yún shēng wàng yù wú.
天凈光難滅,云生望欲無。
yáo zhī tài píng dài, guó bǎo zài míng dōu.
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
“遙知太平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