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帶與我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結帶與我言”全詩
黃絲歷亂不可治。
昔我與君始相值。
爾時自謂可君意。
結帶與我言。
死生好惡不相置。
今日見我顏色衰。
意中索寞與先異。
還君金釵瑇瑁簪。
不忍見之益愁思。
分類: 行路難
作者簡介(鮑照)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擬行路難》鮑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行路難》是南北朝時期詩人鮑照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剉蘗染黃絲。
黃絲歷亂不可治。
昔我與君始相值。
爾時自謂可君意。
結帶與我言。
死生好惡不相置。
今日見我顏色衰。
意中索寞與先異。
還君金釵瑇瑁簪。
不忍見之益愁思。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與某人的離別之情。詩中的“剉蘗染黃絲”指的是削去樹枝并將其染成黃色,暗喻離別之苦。黃色的絲線已經歷亂,無法修補。詩人回憶起與這位人初次相遇時的場景,當時以為自己能夠理解這位人的心意,彼此結下友誼。但現在,詩人的容顏已經衰老,心境孤寂與過去不同。然而,詩人仍然不忍心見到這位人,因為這樣只會增加思念之苦。
賞析:
《擬行路難》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離別之痛。削去樹枝染黃絲線的比喻,表達了離別的無可挽回和無法修補的傷痛。詩人通過回憶與這位人初次相遇的情景,展示了他們曾經的默契與友誼。然而,時間的流逝使得詩人的容顏衰老,內心感到孤寂與疏離。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不忍見到這位人的情感,這種不舍與思念使得詩意更加深沉。整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筆觸,揭示了人世間的離別之痛和情感的轉變,給人以深思。
“結帶與我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xíng lù nán
擬行路難
cuò niè rǎn huáng sī.
剉蘗染黃絲。
huáng sī lì luàn bù kě zhì.
黃絲歷亂不可治。
xī wǒ yǔ jūn shǐ xiāng zhí.
昔我與君始相值。
ěr shí zì wèi kě jūn yì.
爾時自謂可君意。
jié dài yǔ wǒ yán.
結帶與我言。
sǐ shēng hào wù bù xiāng zhì.
死生好惡不相置。
jīn rì jiàn wǒ yán sè shuāi.
今日見我顏色衰。
yì zhōng suǒ mò yǔ xiān yì.
意中索寞與先異。
hái jūn jīn chāi dài mào zān.
還君金釵瑇瑁簪。
bù rěn jiàn zhī yì chóu sī.
不忍見之益愁思。
“結帶與我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