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有鳳笙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有鳳笙音”全詩
步隨仙路遠,意入道門深。
澗水流年月,山云變古今。
只聞風竹里,猶有鳳笙音。
作者簡介(崔曙)

崔曙(約704-739),河南登封人,開元二十三年第一名進士,但只做過河南尉一類的小官。曾隱居河南嵩山。以《試明堂火珠》詩得名。其詩多寫景摹物,同時寄寓鄉愁友思。詞句對仗工整,辭氣多悲。代表作有《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奉試明堂火珠》、《途中曉發》、《緱(音gou溝)山廟》、《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對雨送鄭陵》等。其詩中“天凈光難滅,云生望欲無”、“澗水流年月,山云變古今”、“旅望因高盡,鄉心遇物悲”、“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等都是極佳的對句。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一百五十五)。
《緱山廟》崔曙 翻譯、賞析和詩意
《緱山廟》是唐代崔曙創作的一首詩詞。它描寫了一個寺廟所在的緱山,隱于山林之中,給人一種幽靜神秘的感覺。作者通過描繪緱山廟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自己對修道之路的向往和追求。
《緱山廟》的中文譯文:
遺廟宿陰陰,孤峰映綠林。
步隨仙路遠,意入道門深。
澗水流年月,山云變古今。
只聞風竹里,猶有鳳笙音。
譯文解析:
遺廟宿陰陰:廟宇古老荒涼,寺廟內部沉寂幽暗。
孤峰映綠林:一座孤峰映襯在青翠的樹林中。
步隨仙路遠:行走在修仙之路上,往遠方邁進。
意入道門深:意志漸入修道的門徑,入門門檻越來越深。
澗水流年月:澗水流淌,歲月荏苒。
山云變古今:山嶺與云霧在變化中顯現著古今的滄桑。
只聞風竹里,猶有鳳笙音:只能聽到風吹拂竹林中,仿佛還可聞到仙鳥鳳凰的鳴叫聲。
詩意賞析:《緱山廟》通過對緱山廟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一種幽靜、神秘的意境。廟宇古老靜謐,孤峰獨立于綠林之中。詩人在行走修仙之路上,走得越來越遠,對道的理解和追求也愈發深刻。澗水歲月匆匆流淌,山云變幻中映現出古今的滄桑。詩末描述了風吹拂竹林時仿佛還能聽到仙鳥鳳凰的鳴叫聲,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整首詩以崔曙宛如仙人的筆觸,透過山廟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修道之路的追求和向往之情。通過山廟幽靜的景象,與時間流轉、天地變化相結合,詩詞傳達了對于修道者而言,他們追求的是一種超脫于塵世的境界,以及對道的不懈追求。整首詩給人一種幽雅、靜謐的感受,給予讀者對修道之路的思考和反思。
“猶有鳳笙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ōu shān miào
緱山廟
yí miào sù yīn yīn, gū fēng yìng lù lín.
遺廟宿陰陰,孤峰映綠林。
bù suí xiān lù yuǎn, yì rù dào mén shēn.
步隨仙路遠,意入道門深。
jiàn shuǐ liú nián yuè, shān yún biàn gǔ jīn.
澗水流年月,山云變古今。
zhǐ wén fēng zhú lǐ, yóu yǒu fèng shēng yīn.
只聞風竹里,猶有鳳笙音。
“猶有鳳笙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