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已復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秦兵已復來”全詩
蕭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
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分類:
作者簡介(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
《詠懷》阮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懷》是魏晉時期詩人阮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蕭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
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詩意:
這首詩以懷古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的失望之情。詩中以魏都為起點,作者駕言(駕車)向南望去,眺望著吹臺的景色。然后,他提到了蕭管中傳承的美妙音樂,暗示了古代文化的輝煌與悠久。接著,作者憂心忡忡地問道:梁王(指梁武帝)是否還安好?這是對當時政局動蕩、君主安危的擔憂。
詩中繼續描繪了當時社會的冷酷現實。戰士們只能食用粗糲的糟糠之食,而賢者們卻被迫居住在荒涼的地方。歌舞曲未終,秦兵(指東晉的敵人)又再次侵襲而來,暗示了無盡的戰亂和動蕩。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絕望。作者表示自己沒有得到避難的夾林(指處于山林之間的隱居之地),而朱宮(指宮殿)卻被塵埃所覆蓋,象征著社會的衰敗和國家的沉淪。詩的結尾,作者以自己的身體化作土灰,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悲觀態度。
賞析:
《詠懷》是一首充滿憂國憂民情懷的詩詞。通過描繪社會的動蕩和國家的衰敗,作者抒發了對時局的擔憂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悲苦的現實與輝煌的過去進行對照,從而突顯了時代的轉變和社會的困境。
此詩流露出作者內心深處的無奈和悲涼,表達了他對國家興衰的關切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通過詩詞的表達,詩人向讀者傳達了對社會不公和戰亂的深切反思,呼喚著人們對和平、穩定和社會正義的追求。
《詠懷》雖然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但其意義和價值在今天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它提醒人們珍惜和平與穩定,關注社會公平與正義,同時也激勵人們積極努力,為實現社會進步和國家繁榮而不斷奮斗。
“秦兵已復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huái
詠懷
jià yán fā wèi dū,
駕言發魏都,
nán xiàng wàng chuī tái.
南向望吹臺。
xiāo guǎn yǒu yí yīn,
蕭管有遺音,
liáng wáng ān zài zāi?
梁王安在哉?
zhàn shì shí zāo kāng,
戰士食糟糠,
xián zhě chù hāo lái.
賢者處蒿萊。
gē wǔ qǔ wèi zhōng,
歌舞曲未終,
qín bīng yǐ fù lái.
秦兵已復來。
jiā lín fēi wú yǒu,
夾林非吾有,
zhū gōng shēng chén āi.
朱宮生塵埃。
jūn bài huá yáng xià,
軍敗華陽下,
shēn jìng wèi tǔ huī.
身竟為土灰。
“秦兵已復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