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明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有明德”全詩
馨非稷黍。
牲玉孔備。
嘉薦惟旅。
金懸宿設。
和樂具舉。
禮達幽明。
敬行尊俎。
鐘鼓云送。
遐福是與。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梁雅樂歌 諴雅 三》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梁雅樂歌 諴雅 三》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有明德。
馨非稷黍。
牲玉孔備。
嘉薦惟旅。
金懸宿設。
和樂具舉。
禮達幽明。
敬行尊俎。
鐘鼓云送。
遐福是與。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品德高尚的自豪感和對禮樂的崇敬之情。作者自稱具有明德,即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他認為自己的品德超越了一般人,不是普通的稻谷和黍米所能比擬的。他提到了牲禮中使用的貴重玉器,表示自己充分準備了這些祭祀的器具。他稱贊了祭祀儀式中帶來的喜慶和歡樂,以及禮儀的高度達成,使得祭祀活動能夠連接人間和神明的世界。最后,他認為鐘鼓聲像云彩一樣傳送祝福,遙遠的福祉與他同在。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自身道德修養和對禮樂儀式的重視。詩中的"明德"指的是作者認為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是一種自我吹噓和自信的表達。他將自己的品德與稻谷和黍米相對比,意味著自己的德行超越了平凡世俗的范疇。他提到的牲禮玉器和宿設,顯示出他對于祭祀儀式的認真準備和對儀式的重視。他贊美了祭祀儀式所帶來的喜慶和歡樂,以及儀式的莊重和精確,表達了他對傳統禮儀的推崇和對祭祀活動的理解。最后,他以鐘鼓聲傳送祝福的意象,形象地描繪了儀式的神圣和人與神之間的聯系。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品德和禮樂的自豪和崇敬之情,展現了南北朝時期人們對禮儀文化的重視和推崇。
“我有明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g yǎ yuè gē xián yǎ sān
梁雅樂歌 諴雅 三
wǒ yǒu míng dé.
我有明德。
xīn fēi jì shǔ.
馨非稷黍。
shēng yù kǒng bèi.
牲玉孔備。
jiā jiàn wéi lǚ.
嘉薦惟旅。
jīn xuán sù shè.
金懸宿設。
hé lè jù jǔ.
和樂具舉。
lǐ dá yōu míng.
禮達幽明。
jìng xíng zūn zǔ.
敬行尊俎。
zhōng gǔ yún sòng.
鐘鼓云送。
xiá fú shì yǔ.
遐福是與。
“我有明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