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鷗點點輕波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沙鷗點點輕波遠”全詩
靠山崖,傍水灣。
扁舟來往無牽絆,沙鷗點點輕波遠,荻港瀟瀟白晝寒。
高歌一曲斜陽晚,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分類:
作者簡介(鄭燮)

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中進士后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
《道情》鄭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情》是清代文人鄭燮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老漁翁,一釣竿。
靠山崖,傍水灣。
扁舟來往無牽絆,
沙鷗點點輕波遠,
荻港瀟瀟白晝寒。
高歌一曲斜陽晚,
一霎時波搖金影,
驀抬頭月上東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老漁翁的景象和他在灣口垂釣的情景。老漁翁靠近山崖,選擇在水灣邊垂釣。他乘坐著一艘小船,自由自在地航行,沒有任何牽絆。遠處的沙鷗點點點綴著輕盈的波浪,而荻港在寒冷的白晝中顯得清幽。晚霞斜射,老漁翁高歌一曲,瞬間波光搖曳,金色的倒影閃耀。突然仰頭,發現月亮已經升上東山。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寧靜與自由的漁翁景象。老漁翁選擇在山崖和灣口之間垂釣,顯示出他對大自然的親近和享受。他乘坐的小船自由自在地航行,沒有任何束縛和牽絆,象征著他內心的寧靜和超脫。沙鷗點點和輕盈的波浪形成了一幅寧靜的畫面,而荻港在白晝的寒冷中更顯得清幽,給人一種寧靜靜謐的感覺。
晚霞斜射的場景描寫展示了老漁翁在斜陽下高歌的情景,這個畫面充滿了活力和美感。波浪在歌聲中瞬間搖曳,金色的倒影閃爍,給人一種動感和活力。最后,當老漁翁抬頭仰望時,發現月亮已經升上東山,這是一種自然界的變化和流動,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繪了老漁翁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表達了作者對寧靜、自由和流動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詩人展示了他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時也傳達了對人生和時間流逝的思考。
“沙鷗點點輕波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qíng
道情
lǎo yú wēng, yī diào gān.
老漁翁,一釣竿。
kào shān yá, bàng shuǐ wān.
靠山崖,傍水灣。
piān zhōu lái wǎng wú qiān bàn, shā ōu diǎn diǎn qīng bō yuǎn,
扁舟來往無牽絆,沙鷗點點輕波遠,
dí gǎng xiāo xiāo bái zhòu hán.
荻港瀟瀟白晝寒。
gāo gē yī qǔ xié yáng wǎn,
高歌一曲斜陽晚,
yī shà shí bō yáo jīn yǐng, mò tái tóu yuè shàng dōng shān.
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沙鷗點點輕波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