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槔親灌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桔槔親灌園”全詩
伯成輕南面,執耒耕丘樊。
淵明恥為令,乞食倚人門。
賢人樂遂志,榮辱安足言。
鄙載夸毗子,結駟乘朱軒。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偶成》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成》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陵墓薄薄的三公之上,桔槔親自澆灌園林。
伯成輕盈地面向南方,手執耒耜耕作著丘陵和田地。
淵明對于當官擔職感到羞愧,乞求食物依靠別人的門檻。
賢人樂于實現自己的志向,無論榮辱都無需言語來表達。
鄙夸自吹毗子之載,駕著四匹紅色的馬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樸實而真摯的農村景象,通過對不同人物形象的描寫,反映了司馬光對社會現象和人生境遇的思考。詩中表現出對賢人志向追求的贊美和對官僚體制的頗為深刻的批判。作者以平實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傳達了對賢人意志品質和為官之道的思考。
賞析:
《偶成》以質樸的語言和自然的描寫展現了農村生活的真實面貌。詩中的主人公伯成以輕盈自如的姿態面向南方耕作,表現出農人的勤勞和自由。而淵明則對官場的腐敗和虛偽感到羞愧,并以乞食的形象展示了他對官僚體制的批判。詩中通過對賢人的描寫,強調了追求志向和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性,傳達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最后兩句“鄙載夸毗子,結駟乘朱軒”,表達了作者對自身成就的謙虛態度,同時也暗含對傳統文化的傾慕。毗子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馬,象征著高貴和榮耀,而結駟乘朱軒則是指駕駛四匹紅色馬的馬車,象征著權勢和地位。通過這兩句詩,作者既表達了對自身成就的謙遜,又對傳統文化的向往。
《偶成》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境遇的思考,既有對現實的批判,又有對理想和追求的贊美。這首詩以其深入的思考和質樸的描寫,向讀者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真理和美的追求。
“桔槔親灌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chéng
偶成
yú líng báo sān gōng, jié gāo qīn guàn yuán.
於陵薄三公,桔槔親灌園。
bó chéng qīng nán miàn, zhí lěi gēng qiū fán.
伯成輕南面,執耒耕丘樊。
yuān míng chǐ wèi lìng, qǐ shí yǐ rén mén.
淵明恥為令,乞食倚人門。
xián rén lè suì zhì, róng rǔ ān zú yán.
賢人樂遂志,榮辱安足言。
bǐ zài kuā pí zi, jié sì chéng zhū xuān.
鄙載夸毗子,結駟乘朱軒。
“桔槔親灌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