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不住居人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留住不住居人意”全詩
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柳枝詞十三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柳枝詞十三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多愁萬是別離深,
折條相贈各沾襟。
留住不住居人意,
欲去未去行人心。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面對別離的痛苦和憂愁。在離別的時刻,詩人折下柳枝作為禮物相贈,但柳枝上沾滿了每個人的悲傷。盡管希望能夠留住別人的心意,但無法真正挽留住他們的離去,行人的心已經產生了離開的念頭。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別離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無奈。詩中的柳枝象征著離別,折條相贈則是詩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留住別人的心意。然而,不管是詩人還是行人,都無法真正抵擋離別的沖動和無奈,別離之情依然深沉。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痛苦和無法挽留的現實,給人一種深深的憂傷之感。
這首詩詞的藝術特點在于其簡潔而含蓄的表達方式。司馬光運用了柳枝、別離、贈與等形象,通過寥寥數語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緒。他沒有過多地展開描寫,而是通過幾個意象點出了離別的悲傷和無奈。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讀者能夠在簡短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傷。
總之,司馬光的《柳枝詞十三首》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繪了別離的痛苦和無奈。這首詩詞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含蓄的表達方式,使讀者能夠體驗到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傷,展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留住不住居人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ǔ zhī cí shí sān shǒu
柳枝詞十三首
duō chóu wàn shì bié lí shēn, zhé tiáo xiāng zèng gè zhān jīn.
多愁萬是別離深,折條相贈各沾襟。
liú zhù bú zhù jū rén yì, yù qù wèi qù xíng rén xīn.
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
“留住不住居人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