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恨意還須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情恨意還須喜”全詩
?情恨意還須喜。
何況草長時。
酒前頻共伊。
嬌香堆寶帳。
月到梨花上。
心事兩人知。
掩燈羅幕垂。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菩薩蠻》張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菩薩蠻·聞人語著仙卿字》
作者:張先
朝代:宋代
聞人語著仙卿字,
情恨意還須喜。
何況草長時,
酒前頻共伊。
嬌香堆寶帳,
月到梨花上。
心事兩人知,
掩燈羅幕垂。
中文譯文:
聽聞有人稱你為仙卿,
情感、恨意都應該欣喜。
何況時光如草一般長久,
在飲酒之前,我們經常相伴。
嬌媚的香氣堆積在寶帳中,
月光灑在梨花之上。
心事只有我們兩個人知曉,
我們拉上帷幕,關上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張先創作的《菩薩蠻》中的一首,表達了作者對于與心愛之人相聚的喜悅之情。詩中運用了典型的宋詞手法,以簡潔、含蓄的語言描繪了兩位戀人相聚的情景。
首句“聞人語著仙卿字”表示作者聽到有人稱頌戀人的美好名字,這個稱呼使作者感到喜悅。接著,詩人以“情恨意還須喜”一句表達了情感、恨意等復雜情緒的轉化為喜悅的心情。
接下來的兩句“何況草長時,酒前頻共伊”表達了對于長久相伴的期盼。草長時意味著希望與心愛之人有更長久的相聚,而“酒前頻共伊”則表達了作者與戀人在飲酒之前頻繁地相互陪伴的情景。
后兩句“嬌香堆寶帳,月到梨花上”通過描繪香氣彌漫于寶帳中、月光灑在梨花之上的景象,展現了戀人相聚的溫馨與美好。
最后兩句“心事兩人知,掩燈羅幕垂”則表達了兩位戀人之間深入的了解和默契,他們共同守護著彼此的心事,關上燈光,拉上帷幕,創造出屬于他們私密的空間。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戀人相聚的情景,通過景物描寫和心理刻畫,傳達了作者內心的喜悅、溫馨和甜蜜的情感,展現了宋代詞人獨特的寫景和寫情的藝術魅力。
“情恨意還須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菩薩蠻
wén rén yǔ zhe xiān qīng zì.
聞人語著仙卿字。
? qíng hèn yì hái xū xǐ.
?情恨意還須喜。
hé kuàng cǎo zhǎng shí.
何況草長時。
jiǔ qián pín gòng yī.
酒前頻共伊。
jiāo xiāng duī bǎo zhàng.
嬌香堆寶帳。
yuè dào lí huā shàng.
月到梨花上。
xīn shì liǎng rén zhī.
心事兩人知。
yǎn dēng luó mù chuí.
掩燈羅幕垂。
“情恨意還須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