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無城郭湊千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都無城郭湊千家”全詩
也有云山開百里,都無城郭湊千家。
長橋夜月歌攜酒,僻塢春風唱采茶。
即事便成彭澤里,何須歸去說桑麻。
¤
分類:
作者簡介(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歷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即事寄孫世行呂玉繩二首》湯顯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即事寄孫世行呂玉繩二首》是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平昌四見碧桐花,
一睡三餐兩放衙。
也有云山開百里,
都無城郭湊千家。
長橋夜月歌攜酒,
僻塢春風唱采茶。
即事便成彭澤里,
何須歸去說桑麻。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作者在平昌地區的所見所感。他看到碧桐花開滿了四面,生活輕松自在,一覺醒來就有三餐可吃,不用去公務機關排隊辦事。這個地方的山水美景開闊廣袤,卻沒有城郭,人煙稀少。夜晚,在長橋上賞月,品嘗美酒,歌唱歡快的歌曲;在僻靜的山塢里,感受春風,唱著采茶的歌謠。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也能安居樂業,不需要返鄉務農。
賞析:
這首詩詞以詠史抒懷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平昌地區生活的向往和喜愛。通過描繪平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展現了作者對寧靜、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
首先,碧桐花的描繪象征著春天的美好與繁榮,四面盛開的景象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接著,作者提到自己的生活條件,一睡醒來就有三餐可吃,兩次放衙(指公務機關)的時間,暗示著生活無憂無慮,沒有繁瑣的公務事務。
然后,作者描述了平昌地區的山水美景,云山開闊百里,沒有城郭,湊不滿千家。這里的山水景觀遼闊壯麗,沒有城市的喧囂與擁擠,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受。
接下來,作者以夜晚在長橋上賞月、攜酒歌唱為情境,表達了自由自在、盡情享受生活的心境。而在僻靜的山塢中,感受春風,唱著采茶的歌謠,展示了作者對自然與田園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即事便成彭澤里,何須歸去說桑麻。”表達了作者對平昌生活的滿足,認為在這里即使沒有彭澤(指彭澤縣)那樣的繁華,也無需回去種桑麻(指務農),因為平昌已經是一個讓人滿意的居住地。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平昌地區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寧靜、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時,詩詞中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觀和田園生活的喜愛,以及對繁華都市生活的冷漠態度。整首詩詞意境清新,抒發了作者對平昌地區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
“都無城郭湊千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shì jì sūn shì háng lǚ yù shéng èr shǒu
即事寄孫世行呂玉繩二首
píng chāng sì jiàn bì tóng huā, yī shuì sān cān liǎng fàng yá.
平昌四見碧桐花,一睡三餐兩放衙。
yě yǒu yún shān kāi bǎi lǐ, dōu wú chéng guō còu qiān jiā.
也有云山開百里,都無城郭湊千家。
cháng qiáo yè yuè gē xié jiǔ, pì wù chūn fēng chàng cǎi chá.
長橋夜月歌攜酒,僻塢春風唱采茶。
jí shì biàn chéng péng zé lǐ, hé xū guī qù shuō sāng má.
即事便成彭澤里,何須歸去說桑麻。
¤
“都無城郭湊千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