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簾卷一燈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晶簾卷一燈昏”全詩
只是銀鶯羞不語,恐防重惹舊啼痕。
分類:
作者簡介(蘇曼殊)

蘇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海上 三》蘇曼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海上三》是近代詩人蘇曼殊創作的作品。以下是我給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水晶簾卷一燈昏,
寂對河山叩國魂。
只是銀鶯羞不語,
恐防重惹舊啼痕。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蘇曼殊對國家河山的思念和關切之情。詩人身處海上,水晶簾卷起,燈光昏暗。他靜靜地面對著江山,向國家的魂魄祈禱。銀鶯在唱歌時突然沉默了,似乎是擔心自己的歌聲會再次觸動過去的傷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水晶簾的卷起和燈光的昏暗,給人一種朦朧、沉靜的氛圍,與詩人的思念之情相呼應。詩人用“寂對河山叩國魂”表達了他對國家的關切和祈禱,展現了他對祖國的深情厚意。
接著,詩人提到了銀鶯,銀鶯在歌唱的過程中突然不再唱歌,似乎是因為害怕喚起過去的痛苦回憶。這種描寫增添了詩詞的情感層次和意境,使讀者在感受到詩人的思念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絲憂傷。
整首詩詞通過簡短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思念和對過去的回憶之情。讀者在閱讀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深情和對祖國的熱愛,同時也能引發自己對家國情懷的思考和共鳴。
“水晶簾卷一燈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i shàng sān
海上 三
shuǐ jīng lián juǎn yī dēng hūn, jì duì hé shān kòu guó hún.
水晶簾卷一燈昏,寂對河山叩國魂。
zhǐ shì yín yīng xiū bù yǔ, kǒng fáng zhòng rě jiù tí hén.
只是銀鶯羞不語,恐防重惹舊啼痕。
“水晶簾卷一燈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