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大江歌罷掉頭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大江歌罷掉頭東”出自當代周恩來的《無題》,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dà jiāng gē bà diào tóu dōng,詩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大江歌罷掉頭東”全詩

    《無題》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分類:

    【注釋】:
    此詩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學前夕,時年19歲。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恩來為了投身到祖國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棄在日本學習的機會,決定回國。周恩來日本回國前夕,他的同學好友張鴻誥等人為他餞行,請書贈留念。周恩來揮毫書贈了這首詩,并在詩后寫有“右詩乃吾時所作”,“返國圖他興,整裝待發,行別諸友”等字句。 這首詩的手跡現存于中國歷史博物館。
    大江:宋代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里泛指氣勢豪邁的歌曲。
    掉頭:有力地掉轉身軀,表示決心很大。杜甫詩:“巢父掉頭不肯往,終將入海隨煙霧。”
    邃密:精深細密;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稱社會科學為群科。一說是各種科學。
    濟世窮:挽救國家的危亡。
    面壁:面對墻壁坐著。《五燈會元》記載:達摩大師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這里用來形容刻苦的鉆研。
    破壁:《名畫記》記載:南北朝著名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沒有眼睛的龍。他說,如果點了眼睛,龍就要飛走。別人以為這話說得荒唐,他于是點了龍的眼睛,不一會雷電大作,轟毀了墻壁,巨龍乘云飛去。這里表示學成以后,象破壁而飛的巨龍一樣,為祖國和人民做一番大事業。
    難酬蹈海亦英雄:蹈海,投海。這句意思是:即使理想無法實現,投海殉國也是英雄。這里借用了陳天華留學日本時,為了抗議反動當局無理驅逐中國留學生和喚起民眾的覺醒,身投日本大森海灣殉國。

    ------------------------------------------------
    周恩來同志《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發表以來,有許多同志作過注解。高中語文第三冊也選作課文。筆者對這首詩有一些不同的理解,現寫出來就正于有關專家和廣大讀者。

    ^^大江歌罷掉頭東

    梁啟超是清末民初一位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當時很多進步青年(其中也包括毛澤東同志),都受過他的影響。

    周恩來同志在青年時代也非常喜歡讀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梁啟超在自己的詩中往往喜用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句話,但是在含意上卻有所發展,如《太平洋遇雨》:

    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游。

    這是梁在1903年去美國旅行時在太平洋上所作。他把戊戌變法前后自己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比作風浪對自己的淘洗磨煉。用語雖出蘇軾,但命意卻大不相同。

    周恩來同志1917年東渡日本求學時,詩中所引的“大江歌罷”正是采用了梁啟超的引伸義。因為他把自己出國求學看作是對自己的淘洗磨煉,所以引用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典,并賦予了積極的含義。

    “掉頭東”一詞,我們認為很可能也是出自梁啟超的詩。

    梁啟超在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流亡日本時,曾寫過一首長詩《去國行》,詩一開始即說:

    嗚呼!濟艱乏力兮儒冠容容,佞頭不斬兮俠劍無功。君恩友仇兩未報,死于賊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淚出國門,掉頭不顧吾其東。

    梁歌頌了日本的明治維新,并表達了自己要效仿明治志士的愿望。這詩結尾的最后兩句是:

    前路蓬山一萬重,掉頭不顧吾其東!

    周恩來同志1917年東渡時的立志救國的抱負和向日本尋求真理的心情和梁啟超有一定的近似之處,再加上他當時熟悉梁的著作,所以這種借用就是完全可能的了。

    ^^邃密群科濟世窮

    諸家對“濟世窮”多不加解釋,但筆者認為確切理解“濟世窮”的含意,對正確理解全詩,是非常重要的。“濟世窮”是“濟世之所窮”,即扶助救濟世上所缺少的東西之意。那么,周恩來同志認為當時世上(實即中國社會)所缺少的東西是什么呢?這要從他當時所撰寫的文章中去分析。

    周恩來同志在1916年11月寫的《中國現實之危機》一文中認為當時中國精神方面的危機是“吾國國民之道德,可謂已達淪喪之極。江河日下,挽救乏人。”“一般無智愚民,昏昏噩噩,不知國家為何事,”缺乏“國性、國魂”。他在《吾校新劇觀》中認為:“夫中國今日所急者,人民之貧極矣、智陋矣!……昏聵愚頑,群眾禹域。”在《試論奢靡二說》中認為:我國“文化黑暗,生活低微,舉國癡頑,如入昏夢”。

    可見,周恩來同志認為當時中國所缺少的是國魂、國性,亦即群眾的覺悟。因此,我們認為“邃密群科濟世窮”就是學習各科知識(當然也包括西方的先進思想),并用來改造中國社會的“舉國癡頑”狀態,即用科學文明對群眾做啟蒙工作。

    ^^面壁十年圖破壁

    這句詩是“邃密群科濟世窮”句的發展,講的是“濟世窮”(即對群眾做啟蒙工作)時所遇到的困難和周恩來同志所表現出來的不怕困難的毅力。

    周恩來同志在1919年5月《給留日南開同學的信》中肯定了即使“為社會所不容”也要做“為社會開路的事情”的精神。做啟發群眾覺悟的事情而又暫時“為社會所不容”,不正是詩中所說的“面壁”嗎?這句詩中的兩個“壁”字代表一件事物,那就是借喻尚未覺悟的群眾。周恩來同志當時東渡日本,準備求學濟世,啟發社會群眾的覺悟。但當時群眾尚未覺悟,對此暫不理解,甚至有所“不容”有如石壁。而周恩來同志下決心,要以堅韌的毅力,堅持工作,經過長期的教育,(即詩中的“十年”)最后感化群眾,提高他們的覺悟,群眾一旦覺悟了,也就等于石壁溶化了。這種以宏大意愿、耐心啟發人民覺悟的思想寫成詩,就是“面壁十年圖破壁”。進一步分析,我們又可發現,周恩來同志這句詩從思想到用典,都受到梁啟超的影響。

    梁啟超有《舉國皆我敵》一詩,中說:

    闡哲理指為非圣兮,倡民權謂曰畔道。積千年舊腦之習慣兮,豈旦暮而可易。先知有責,覺后是任。后者終必覺,但其覺非今。十年以前之大敵,十年以后皆知音。

    梁又有《自勵》二首,其二曰:

    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誓起民權移舊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當思我,舉國猶狂欲語誰?世界無窮愿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

    這兩段引文思想內容大致相同。周恩來同志在1919年4月曾將梁的《自勵》之二抄贈給同學王樸山,說明他對梁詩是贊許的。

    我們只要將這兩首詩和周恩來同志的“面壁十年圖破壁”句加以對比,就可看出:梁詩中所說的中國社會“積千年舊腦之習慣兮,豈旦暮而可易”,宣傳新思想時所遇到的“舉國猶狂欲語時”的情況,正是周恩來同志所說的“做的是為社會開路的事情”而“為社會所不容”,也就是詩中所說的“面壁”。同樣,梁詩中所說的群眾“十年以后(對新思想)皆知音”,覺悟了的群眾“十年以后當思我(指啟蒙者)”也正是詩中所說的“破壁”(即石壁溶化,指群眾已經覺悟)。至于詩中的“十年”一詞更顯然出于梁詩。通過這種對比,我們就能更加認識到周恩來同志在“面壁十年圖破壁”這句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啟發群眾覺悟時不怕困難的毅力。

    ^^難酬蹈海亦英雄

    首先,“蹈海”并非專指跳海自殺而言。南宋胡銓在《上高宗封事》中說:“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萬萬矣。”(見《續資治通鑒》卷一百二十一)“蹈海之危”是指建炎三年(1129年)底金兵攻陷臨安,高宗趙構逃到海船上一事。高宗并無跳海自殺之事,可見“蹈海”即指乘船航海。到了晚清,出洋亦稱“蹈海”。章太炎在1902年曾出洋到日本,歸國后因“蘇報案”被捕入獄。梁啟超在《廣詩中八賢歌》中即說他“蹈海歸來天地秋”。“蹈海”即出洋之意。

    這樣,“難酬”與“蹈海”即應連讀為“難酬蹈海”(即“難酬蹈海之志”),意為“無法滿足出洋留學的要求”。這句詩同上句聯系起來,是說,我們都有“面壁十年圖破壁”的宏偉志愿,只要大家都有這種精神,即使不能出洋留學也是“英雄”。這是周恩來同志給送別的同學的贈言,有共同勉勵之意。

    周恩來同志在這里可能借用了日本人吉田松陰的故事。據1903年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的《日本明治維新百杰傳》(有關吉田的事跡可參閱多種書籍,因此書出版于清末,能為周恩來同志見到,所以只引此書)的記載:

    吉田松陰(1830—1859),本名吉田寅次郎。在明治維新前曾接觸過一些“洋學”,并準備“游海外,知彼情”,了解外國情況,學習西方文化。當時正有一艘美國艦只停泊在下田,吉田打算附乘此艦游歷外洋,但被美國人交還給日本當局,監禁起來。然而“其志不少撓,憂國之心益切”。這件事就是日本歷史上吉田松陰“下田蹈海”事件。

    梁啟超在清末就把吉田的事跡介紹到我國來。他不僅刊行過《松陰文鈔》,而且在《壯別二十六首·別伊藤博文侯一首》中把自己比作吉田。此詩的自注說:“余去年出險之役及今次遠游之費,皆感侯之賜。臨別,懃懃有所語,且舉吉田松陰蹈海(按:即出洋)事……以相告。”這樣,喜讀梁啟超著作的周恩來同志,就會了解到日本這位“難酬蹈海之志”而又立志救國的英雄人物的事跡,并把它用到詩中,以勉勵送別的不能出洋留學的同學。同時,周恩來同志在去日本求學前引用日本的典故,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本文所引周恩來同志的詩文均出《周總理青少年時代詩文書信集》上冊。所引梁啟超詩均出《飲冰室合集》,文中不一一注明。
    (劉宗漢)

    “大江歌罷掉頭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tí
    無題

    dà jiāng gē bà diào tóu dōng, suì mì qún kē jì shì qióng.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miàn bì shí nián tú pò bì, nán chóu dǎo hǎi yì yīng xióng.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歌罷掉頭東”平仄韻腳

    拼音:dà jiāng gē bà diào tóu dō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大江歌罷掉頭東”的相關詩句

    “大江歌罷掉頭東”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大江歌罷掉頭東”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大江歌罷掉頭東”出自周恩來的 《無題》,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